- 相關推薦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考場作文結構技巧
高考作文對結構的要求是:一要“結構完整”,所謂“結構完整”是與“殘缺破碎”相對而言的;二要“層次分明”,從文章的章法上說,好的文章結構要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段落的劃分和安排恰當,各個部分的布局合理,沒有顛三倒四的現象。即高考作文段層安排,應力求達到“進遞有序、精致關聯”環環相扣準則。沒有布局觀是無法展示思維邏輯層次的,無法展現文章的美感。考場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
1、結構冗長繁雜,層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態。高考作文最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的就是結構與語言。“結構”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據材料主題需要,安排恰當結構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結構使文章思路外現,主題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
2、文章結構單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現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腫虛胖,內容空洞;或段落顛倒,語序不當;或句意跳躍,突兀逼仄;或重復啰嗦,含義不明。
3、文章“縱”“橫”無序,雜亂無章
文章結構應如《左傳•昭公四年》所說:要“四季分明,互為承接”,即要“有機相連、邏輯推進”。而考生常犯的錯誤就是沒有布局意識,沒有“段與句”意識;就如同一個人一樣,應骨骼健全,勻稱有序。
糾錯技巧一:設置主旨句,求結構渾然
文章應設置段首句或分論點。《詩經》結構有一個重要特點為“重章疊句”,即在考場作文文章主體部分的每一段開頭都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開頭;或用相同的語段開頭,或用展示分論點的方法:將文章內容予以清晰、直觀、有層次和富有條理地展現出來,使得文章條分縷析。設置主旨句。劉勰《文心雕龍》“總文理,統首尾,定予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行文具篇,起承轉合,在行文過程中甚至在偏離題意時,用主旨或關鍵句在文中多次強調和凸顯主旨的方法。即可解除考場上由于高限制條件而產生的緊張感從而導致偏離題意的后顧之憂。主旨或關鍵句子應放在文章開頭”“文章中間”“文章結尾”三個地方,以形成脈絡清晰如駿馬游龍之勢;三處句子應獨行設置,以增加對閱卷教師視覺的沖擊力。
題目:動力來自***
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構成你的作文題目,并抄寫在作文紙上;不限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運思過程】本題采用半命題作文形式,有利于拓展考生思維,有利于體現考試與評卷的公正性;從命題內容看,考題關注自我生活與個性成長,極具時代感,不管是個人追求還是集體的力量,不管是美好道德還是細膩情感,均可入題。
【思路模型】要扣住“動力”行文。只要是能夠觸及自己的情感與靈魂,能夠激發自己進取,促使自己提高的對象,均可成為寫作內容。如,親人、師生、好友,偉人與英雄、詩詞與名著,榮譽與挫折等;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這些寫作對象并不是我們寫作的終極目標,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通過這些寫作對象,展示它們給生活帶來的巨大動力。
【考場糾錯】文章布局謀篇應將“動力”巧妙體現。因為本題在結構上最容易犯以下錯誤:一是內容空洞導致結構呆板,單一,沒有變化,缺少波瀾;二是文章主要段落是對內容的敘述,有場面,沒有細節,缺乏畫面感。
【變式訓練】(2007年高考福建作文試題)?
題目:季節?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運思過程】“季節”題目在2007年高考中略顯稚嫩。但它給考生營造了“空白”,提供非常大的具有“私密”性的空間,便于個性化寫作。審題時應注意三點:一、題目實虛兼備,應化虛為實,由實體“季節”虛化為抽象“季節”;由“觀察”提升至“感悟”;由“感受”提升到“哲理”;二,找尋合適載體,小中見大;三,體驗應側重精細,結構注重畫面及細節。
糾錯技巧二:優化內容,明晰結構
“內容”優化,是指對文章所舉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運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正面歸納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舉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見”“從中可以看出”“不難發現”等詞語擺明自己的觀點,亮出自己的思想,對文章所列舉事例進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敘有析,有梯度,有層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樣”“假如不……”等形式,對所列舉事例作簡要分析,這種分析是以邏輯上的“假設”和語法上的“讓步從句”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因而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聳容動情。
其次確立段落結構。即確立起始段、引入段、過渡段、重點段、小結段、總結段、收束段的布局,從而真正做到層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銜接、有機關聯。
【典題調研】(2008年廣東高考作文題)請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2、不少于800字。
【運思過程】該題切合選拔考試實際,讓學生有話可寫,但也有一定難度,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解清“輕易”一詞的內涵以及“說‘不’”的象征意義;“不要輕易說‘不’”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永不放棄”,一個是“不要輕易的去否定別人”。因此,該題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說‘不’”是個傳統作文話題,“不要輕易說‘不’”是在傳統話題上的推陳出新,但較傳統話題更具思辨色彩,故既非全然否定,也非全然肯定,要區別對待;該題具有濃烈的時代感。中國近期對待“藏獨”“臺獨”“汶川大地震外來援助”都不是輕易說“不”。
【思路模型】本題沒有限制文體,但詩歌除外。選擇記敘文將比較容易扣題,但由于缺少生活體驗,容易流于俗淺低幼化。寫議論文則需選擇合適的切入角度;合適的“點”,不僅要寫出自信,更重要是突出“自我”,寫出對待世界的姿態與方式。
【狀元筆記】本題往往易落入下列兩種俗套:一、一件事情、一個人給我的啟示,一次遭受磨難與挫折的經歷;二是將話題轉化為“謹慎”“理性”,然后大談理性的好處;或者即使能設立分論點,但缺少議論層次,也會陷入:“第一分論點”“第二分論點”“中心總論點”的泥潭。
【變式訓練】閱讀下面文章,按照要求作文
印象中,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大師筆下那些逶迤遒勁、意趣超古的藤,如峻石、似屈鐵,秀致中寓有氣骨,蒼老中透發生機。明代酷愛青藤的畫家、自號青藤老人的徐渭,他那首“吾年十歲植青藤,吾今稀年花甲藤,寫圖壽藤壽吾壽,他年吾古不朽藤”的詩作,猶如青藤一直纏繞在我眼眸周圍,深感心田似綠海,故每每看見爬滿青藤的園墻和老屋,我會覺得園林因此鮮活起來,老屋因此生動起來。
藤是自然界的爬行者,纏繞是它的本性,也是它活著的唯一理由。然而,現實生活中的“藤”和自然界的藤一樣都是不動聲色的軟“殺手”。它們總是瞄準著“樹”(仁人志士賢才)輕輕地爬行著,緊緊地盤纏……盤纏是他們的樂趣,是他們的心理需求,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內容。
請以“藤的聯想”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文體立意自定,不得抄襲。
【運思過程】本題審題時應注意兩個轉換:一、“藤”的轉換,由材料“藤草”轉變為生活中的“藤”;二是富有含蘊,“藤”不僅為比喻,而且富有象征韻味。能夠跳出來,就為文章的構思增加密度與質感。
糾錯技巧三:構筑“龍骨”,展現思想
考場作文結構“龍骨”構造有兩點:一是“通體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謂“通體透光”是指行文時要注意文章思維層次的排列和展現,層次清晰,結構條理。所謂“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場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設置自然段,多思維標志,使閱卷老師對自己的試卷一目了然,透徹見底。這樣,我們在和閱卷老師的“對話”中就以真誠而又善解人意的態度贏得閱卷老師的好感,分數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鑄造考場作文“龍骨”是指著眼于作文內部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組合。即如何在考場上營造一種緊扣題意,類似“龍脈”結構方法;如何針對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現實,強化對具體事例的解讀和運用;如何使文章從個人和自我的層面上上升為國家和民族的層次,使文章有一種大氣和精神底蘊;如何打磨一種前后呼應、銜接自然、過渡通暢、文脈通達的內在脈絡。
【典題調研】(200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目)請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不得抄襲,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5、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運思過程】從命題意圖來看,在話題作文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漸盛的形勢下,命題者繼續采用命題作文,使廣大考生有足夠的應對心理。就題目——“帶著感動出發”本身來看,顯然又契合了傳統的“文以傳道”的創作觀。在具體的作文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題。題目“帶著感動出發”和2007年的“提籃春光看媽媽”一樣是帶有詩意的表述,盡管文題已經說明“文體不限”,但這個題目顯然不適合寫議論文,而更適合寫抒情性較強的散文,或者干脆寫詩歌。
本題來自教材。如蘇版《語文》必修五專題“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及人教版第一單元“哲學論文和隨筆”專題,分別對“懷想”與“天空”作了哲理性的闡述,“懷想天空”,不但指懷念、遐想自然的天空,更應該喻指人生的天空、文學的天空、教育的天空、環保的天空、體育的天空等范疇。因此,暗喻結構上應體現出文章思維的層次性。
【思路模型】“帶著感動出發”,首先將其分解為幾個方面加以思考。帶著什么出發?感動;帶著感動去干嗎?出發;既然有出發,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體的作文落腳點應當在“感動”,什么人、什么事讓你感動了;寫作的重心在于“出發去干什么”,可就此展開。
【考場糾錯】本題考生在結構上容易犯兩種錯誤:一是“互不聯屬”“兩張皮”現象,即割裂“感動”與“出發”關系,人為地將文章結構簡化為兩段;二是散亂無序,雜亂無章;三是習慣用三段論及“八股”模式。這也限制了考生思想及思維的發展與開鑿。
【變式題目】(2009年上海建平中學高三調研試題)?
生活中總有值得我們銘記的日子,正是“這一天”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這一天”,可能是從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尋常,也可能是某一個時刻讓“這一天”變得不同凡響。?
請以“記住這一天”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運思分析】審讀此題關鍵應抓住“正是這‘一天’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是“我們”要銘記“這一天”,不是“我”;“我們”要銘記的“這一天”是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的一天;就是要考生在寫作時不能擺脫“一般意義”的層面。因此,在結構上也應體現出文章是思想與思維的存在。“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層面的,考生必須對此有所體悟。?
【考場糾錯】本題容易寫成兩類作文:一是篇幅不大,卻面面俱到;與中心聯系不密,甚至游離于主題思想;二是沒有將文章在結構與層次上予以展示,文章只有具象沒有抽象,只有一般沒有特殊;三是流水賬式結構,一二三四,平鋪直敘。
糾錯技巧四:梳理文脈理清層次
“文脈”就是指文章行文時候的思路脈絡,文脈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現在文章的思維標志即文章的“過渡”和“銜接”句以及“過渡語段”上。這種“標志”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縱向思路的過渡與整合。語言標志是“不僅過去……,現在也是如此”;“誠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二是橫向思路的銜接與整合。其語言標志有:“其實,不僅……,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僅是……,更是……”。由此可見,文脈的整合絕非小“瑕疵”而是關乎整篇文章成敗的關鍵,更是做好“天字第一題”的不可或缺的“殺手锏”。我們不能將考場作文內部的優化的諸個因素看成是“雕蟲小技”而加以輕視。
【典題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你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你是隨手把樹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你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你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你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你怎么從小販手中接過找來的零錢?你如何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你,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請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展開聯想,思考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自選角度,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運思過程】湖北卷今年的命題作文材料簡潔,啟發性強,重在引導考生進行內心反省。湖北高考作文命題與2008年上海春季以“細微深處”為題的作文題有異曲同工之妙。“舉手投足之間”這個題目平實溫和而又出奇制勝,能切實引導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
【思路模型】首先要做好“轉換”,將其轉換為“半命題作文”,然后再補充完整,范圍和立意就可以確定了。如“透過舉手投足思考”“體味舉手投足之間的感情”等,其次,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觀察到生活中舉手投足之間的細微之處;不僅是觀察,更要思考,思考舉手投足之間蘊涵的精神內涵,要朝向生活的深處開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結合,要求同學們不僅要會敘述,更要會議論,進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再次,抓住關鍵,三個“如何對待”就是最好的命題思維方向;最后,需要從材料出發,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回憶曾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力求從中選取內蘊豐富,值得我們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細節,把它們組織到文章中來。
【狀元筆記】我們在寫作時在結構上常常會犯:一、丟棄我們所擅長與熟練的散文,特別是抒情文體,將我們情感不加選擇地傾瀉,導致文章結構冗繁;二、往往丟棄我們所擅長的“日記體”“書信體”“場景式”等結構形式,熱衷于什么“求證式”“病理報告式”“辯論式”等時尚結構模塊;三,對于敘述過分鐘愛,對于描寫則明顯冷漠。
【變式訓練】請以“驀然回首”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不得抄襲。
【運思過程】“驀然回首”審題關鍵有四:一、從性質看,它可是有形的、具體的、物質的、客觀的;也可是無形的、抽象的、精神的、主觀的;它既可指生活中的“猛然回頭”“轉折”“選擇”“浪子回頭”等一種形象的說法,也可指具體的一件事、一個場景、一個細節;還可指對生活的一種反思、一種頓悟、一種認識;二、從角度看,可以是正面的審視,也可以是反面的認識;既可指“個體”成長層次;也可指國家民族層面上的;三是關鍵詞“頓悟”“偶然”“反思”;四是“驀然回首”的目的為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此切入,思路即可汩汩而出。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考場作文結構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指導:使用素材的技巧09-05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06-09
小升初作文指導:散文寫作技巧08-17
2015年高考作文系統寫作指導08-21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活用素材10-26
高考作文指導11-03
小小說寫作技巧指導08-11
高考作文指導:寫作需要三種支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