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22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為一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容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于學習,常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里認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華興盛。因此,他為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為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里,為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板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背著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由于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只光禿禿的手臂合著去撿,可怎樣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后,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類情形所展現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類關愛流失兒童的行動,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把每個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其實不富裕,在他媳婦為了轉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食糧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要挾,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份內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合適老師看,也很合適每位家長陪著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酷愛教育事業,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為榜樣,更加關愛每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獲!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2
《無手老師》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范,且風格別異,有創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3
《無手老師》一部公益勵志片,承現一個動人、真實的故事。在觀看后,帶給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
馬復興老師年幼時因意外失去雙手,村里人、姐姐、同學、老師都看不起他,說他是廢物,但是他沒有想命運低頭,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學習用腳、斷臂寫字,寫得一手工整的好字。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后,馬復興滿懷希望,努力、認真、“痛苦”地準備板書。媽媽勸說復興放棄,但是復興怕錯過一次機會,再也沒有了。他寫得鮮血直流,仍舊繼續練習寫板書,抓住每一次機會。當上代課教師,馬老師30年如一日,誠懇做好每天教書工作;為開展有效課堂,與其他教師互相聽課,互相學習;為每一個學生能有學習的機會不斷與家長溝通;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孩子買本子、筆等學習用品,默默為教育事業奉獻。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4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5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愿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后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么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么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只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并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后!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么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么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6
隨著電影情節展開,全體員工或感動或流淚,完全沉靜于馬復興老師過往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直至影片播放完畢,還有不少同事要求將電影《無手老師》拷貝,想與家人一同欣賞。
為什么作為電影《無手老師》能這么打動人,感染人呢?一個方面應該是影片沒有刻意地拔高人物,影片更像是以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截取馬復興老師人生的幾個片段,通過接地氣的方式刻畫,來表達人們對馬復興老師平凡中的不凡、普通里的崇高思想境界讓人感佩吧?這也是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人們對矯揉造作的厭惡和對真情實感的一種回歸。另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馬復興老師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感染人。
這部電影展現了愛、敬畏等人類美好的品質,但更打動人心的是以馬復興老師為代表的,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于向困難挑戰的.精神。正是有千千萬萬像馬復興老師這樣的人,才讓我們這個民族頑強地從近百年來謀求生存到走向復興之路。這里想用八個字概括,那就是“堅持不懈,使命必達”,這是推動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的“精、氣、神”。
通過觀看影片,公司員工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此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公司將以“一個也不能少”態度,用“愛”來打造一支專業的團隊;以“敬畏”的態度,來珍惜每一次發展的機遇;以彌補自身短板來夯實公司發展基礎,與集團一道謀求未來更好的發展。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7
我是靜靜的坐在那將這部電影看完的,老實說內心起伏很大,給我最大的感受,一個是體現了家國情懷。這個故事發生在小山村,但馬復興老師卻滿懷對國家、民族最真摯的感情,對學生的'希望。
其次是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這個快餐文化泛濫的時代,每個人的信仰不同,有的是對工作的熱愛,有的是對物質的追求,有的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信念,馬復興老師身殘志堅,他對學生的愛戴,對家的依戀,對生活的堅持,對自身理想的追求,支撐他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實現了自身的價值,讓我看到了身邊最真實的英雄。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8
今天單位破天荒讓我們去看了一次電影,拿到電影票時以為是很無聊的教育勵志片,但仍然對“無手老師”這個片名感到好奇。好些同事坐在電影院沒幾分鐘就走了去商場逛街或者回家了,我卻完完整整地看了下來。這是一部按照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無手老師馬復興是青海山區的一名代課教師,因為嬰兒時期的一次事故他掉入火坑中截去了兩只手,從此一生便成了一個無手之人,在堅強的人面前,悲劇似乎不會永遠吞噬他們,他努力學習,雖然無法考大學但他還是有了一個契機去當老師,也許他是把這次機會當成了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牢,他比任何人都珍惜這次機會,雖無手卻寫得一手好字,繪得一手好畫,他對學生掏心掏肺,甚至不惜用光自己的錢給孩子們上學。如果說這是一個普通人,也許我并不會相信他有這么高尚的品德,但他是一個從小因為沒有雙手而受盡嘲笑,忍受命運的不公的人,他的心中積聚了多年的力量去執行他的意念。所以這種高尚我相信,人在不幸的時候也許反而會變得很單純,因為哪怕一絲的得到似乎也是上天的厚愛,也就不會去計較多少得失。而我們健全的人因為可以有很多選擇卻變得利益熏心,患得患失。因為我們從小沒有信念,沒有為了一口氣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堅持下去的動力。而人恰恰需要這個東西,不然就很容易漂浮于世,東奔西走卻落得碌碌無為,糊涂一世。環境塑造了人格,人格成就了事業,這一環緊扣一環的命運之手,就是這樣將人推上光明或是黑暗,抑或是平庸的路上。而我此時也不知在往哪一條路上走,也許多半是平庸吧,吃晚飯時我這樣想,心中有過很多次不甘,卻仍然埋頭于現實,讓時間推著自己走。
這部電影拍的`很不錯,并沒有夸大事實,矯揉造作的意味。雖然這是一位高尚的人,但也描繪了他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符合人情事故,電影中有一段回族特色場景叫花兒會,是很多人在一起斗歌的集會,甚是有趣,歌詞內容可以說帶點黃段子但是卻接地氣的很,很多演員估計都是就地取材,鄉情濃郁。讓人一邊欣賞青海的自然風光,一邊逗趣回族的民族特色。這部片子接地氣,不造作,不故意裝高尚,真是一部難得的好片,極力推薦。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9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這是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學習了這些人物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心生萬千感慨。反思自己40年來的教育教學生涯,愈發深感為師之道的崇高而艱巨。于是更加明白,塑造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去實踐,以贏得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
學習也是收心,讓心思從假期的閑逸中返歸工作的秩序里。其實為師人也習慣了,一張一弛,相輔為用。會前會后的寒暄里,自然又問道我假期生活如何者,我說一天,便是天天,粗線條的簡生活,不難想象。路遇準退休的董校,笑說我暑假變白了些,這就對了,對得起宅在家里整整一個暑假啊!老劉等人玩笑說集訓第一天一不小心就給表揚了,因為上學期接任了一個班的代課任務算是在關鍵時候為學校分憂解難吧,這也只可以一笑了之呢,話頭一轉就問道租房說到買菜去。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0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的孩子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此,影片采用了紀實化的敘事方式,不去刻意講述一個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故事,而是注重于把勵志一類的主流價值觀念,轉化為富有質感的`情節和細節,轉化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畫面;它不主張演員一味地表演,而是讓他們和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物完全融為一體。它采用了非職業演員出鏡、實地拍攝、自然照明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些努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張揚、不說教的主旋律電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親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邊發生。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演員認真閱讀劇本,主動到馬復興的家鄉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次走訪馬復興所在的學校,與下麻爾村的村民、馬復興的同事、學生密切交流,認真觀察馬復興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把人物內在的情懷、境界及其人性內涵都較好地表達了出來。對于英模人物片來說,觀眾對人物的興趣和熱情,絕不僅僅是人物外在的行為動作,而是從人物經歷中所體現出的人性內涵和人文內涵。在這一點上,《無手老師》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稱道的。
這部影片,以張海濤等本土藝術家作為創作團隊的核心。本土藝術家擁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優勢,他們在青海的文藝創作、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像《無手老師》的拍攝一樣,繼續以具體的作品、項目為依托,下大氣力培養本土作家藝術家,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哪怕他們一時還經驗不足,但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成熟起來,一定可以擔當重任。
電影、電視是遺憾的藝術,《無手老師》同樣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說,劇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兒”演唱,就顯得長了一些;個別地方,也還不是十分貼近生活,而多少顯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就總體而言,《無手老師》應該說是一部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藝術創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來影視劇創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1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為何,我不太愿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勵志”、“無私”等字眼劃上等號。這部影片并沒有向我們投來無數個“催淚彈”,但看完后,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愿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里念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愿望都實現了,不但能正常念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后,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愿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首先,來說說這部影片的男主角,馬復興,也許你會覺得他除了失去了雙手之外,呈現在眾人面前的都是完美的一面,他第一次在高考志愿上寫上“北大”二字時堅定的眼神,他對他的兄弟說自己的理想是考上最好的大學時的堅定,遭到別人欺負的時候,他像阿甘一樣,用奔跑的姿態,拯救自己的'靈魂,又在得知可以當老師時,同時用奔跑的姿態,向世人宣告,自己似乎獲得了重生。
他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并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他又在課堂上,因為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不經意間,似乎又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方式,演繹了一段極具浪漫色彩的愛情……
這一切,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說,馬復興的形象是完美的。
其實不全是的,他有過絕望,得知自己不能考大學時,差點結束了生命,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的生命應該是晦暗的,他放羊時的表情是淡漠的,目光是呆滯的,甚至,連別人的諷刺令自己一度崩潰,傻得要將自己狠狠掩埋在泥土里。
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是,他因為老婆的一句話大傷自尊,不僅嘴不饒人,手也不饒人,那個畫面讓人覺得,一個愛生如子,為了一個孩子重返學校,都能忍氣吞聲地在磚廠地上撿起老板扔下的滿是屈辱的硬幣的人,很難想象,怎么在自己的老婆面前,要發那么大的脾氣?
這就是真實的馬老師,有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2
馬復興的名字雖曾耳聞,卻并未認真留意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下,也許是獲得信息的太過容易,曾經的感動和記憶往往淹沒在信息的大海,以至觀影之前,我已根本聯想不起無手老師跟馬復興的故事。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有關馬復興事跡的簡介,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村老師。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后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后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干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并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后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范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電影中的故事或許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小小電影或許無法承載吧。
同去觀影的凌工后來問我一個問題,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那個小男孩掏墻洞的畫面,是在表達什么呢?哈哈,有點意思,我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卻沒曾細想,似乎有解,又難于言說。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3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后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后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干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并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后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范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4
今天,我觀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思潮翻滾,被無手老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所震撼。
馬老師出生在青海省一個偏僻的農村,童年時代的一場意外使他失去了雙手,改寫了他的命運。失去了雙手,給他今后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他稚嫩的心靈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失去了雙手,好比鳥兒失去了羽翼,他也曾經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苦悶的彷徨之中。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和生活的重壓,他也曾經想過早早地去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每個人來到世上走一遭都挺不容易的,必須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才能圓滿地謝幕。馬復興就是母親的命根子,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勸慰下,他又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人活著必須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不在黑夜里迷失方向。他人生中有三個重大的企盼:第一大愿望是能和小伙伴們一起走入學堂,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看著他用腳夾著小棍兒在地上練習書寫,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看著他用斷臂夾著筆在紙上反復地練習書寫,直到鮮血從斷臂上慢慢地滲出后,終于學會了寫字時,使人潸然淚下。有時候殘缺何嘗不是一種美麗,斷臂維納斯卻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更耐人尋味。他的第二大愿望是能有一份工作,在村支書的鼎力支持下,他榮獲了當鄉村教師的職業。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把自己滿腔的愛都撲在工作上,愛生如子,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最后終于轉為公辦教師。人在做,天在看,苦心人,天不負,人只有在豪無功利之心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事時,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饋贈。他的第三大愿望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能有一個完美的家,好對好,賴對賴,彎刀對著瓢切菜,在好心人的張羅下,他找到了一個跛腳姑娘,但卻因為志不同、道不合,而沒有能走得更長遠。他大公無私的精神卻博得到了一個健全姑娘的芳心,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他,最后愛情終修正果,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道不合不足為謀,強扭的瓜不甜,在一起生活必須有共同的追求才行。
好人總會有好夢!馬復興一個平凡的鄉村老師憑著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在為別人的孩子著想成全別人的基礎上,最后也成就了自己。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人們對他投來無比欽佩的目光,愛是人類正大無私的奉獻,萬事互相效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他書寫出大寫的人字,激勵著無數人前進!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5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由付冰和潘睿倩等主演的電影,影片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真實事跡改編,作為一名身殘志不殘的鄉村教師,他的這種人生大愛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網友們對這部電影有怎樣的感悟呢?一起來看看吧!
政教處組織學校黨員和部分優秀老師去奧斯卡長安國際影城觀看電影《無手老師》,我是新來的老師,主動請求去觀影,目的就是想學習、想被某種精神所感動、想做一名更優秀的老師。
電影開始了,主角馬復興出場了,他說:“我是一個沒有雙手的殘疾人,在童年時,我夢想著長出一雙手,現在,我覺得我有手,這雙手就在我心中---它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一雙手和知恩圖報的一雙手。我愿用心中的這雙手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這段感人肺腑的'講話讓我的心靈為之輕輕的震了一下,“沒有手!怎么完成教師最基本的職責----為孩子們進行板書?又怎么批改作業呢?”帶著疑惑,不由自主的,我投入到了電影情節之中。
馬復興老師從出生到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的這一生是非常勵志的一生。
小時候,因為沒有雙手,又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還遭到同齡小朋友的侮辱和欺負,這時,就在馬復興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不但要上學,還一定要把學上好的強烈念頭。在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堅強的馬復興還在用光頭頭地兩個手臂夾著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當他的媽媽不忍心看著因練字而流血的馬復興,勸他“咱不練了,你的字寫得那么大,哪有那么大的本子呢?”這時,作為一個心疼孩子的母親,我被感動地哭了,這是觀影過程中,我第一次流淚。
第二次落淚,當看到高三填高考志愿,馬復興因模考成績十分優異,堅定自信地在志愿表上寫下“北大”二字時,我驚嘆、驚喜、為馬復興的艱辛付出終于有回報而喝彩!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因為他沒有雙手,不能參加高考”,這樣的打擊讓馬復興幾乎瘋狂,失去了做人的勇氣,他上吊了!我的心懸了起來,生怕馬復興有什么意外,雖然我深知主角肯定不會死的,可還是為他的生命捏一把汗,作為一名母親,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樣,讓我心疼,讓我落淚。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為一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于學習,經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里認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榮昌盛。因此,他為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為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里,為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板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背著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因為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只光禿禿的手臂合著去撿,可怎么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后,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種情景所展示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種關愛流失兒童的行為,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 把每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在他媳婦為了轉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糧食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威脅,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分內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適合老師看,也很適合每一位家長陪著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為榜樣,更加關愛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獲!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6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于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并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并不等同于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擔起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承擔、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夸夸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著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7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涌動著的難以言說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于給了他機會:他成為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為那么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8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應采用什么樣的結構方式是這部電影成敗的重要成分之一,幾經思考覺得采用套層結構的方式非常適合這部影片的表現內容。因為這是一個有近三十年跨度的影視作品,由一個演員來扮演我覺得太假,所以在這部影片中,我將起用三個不同年齡的馬復興扮演者,這樣就可以讓故事在過去和現實中來回穿梭,非常自如地接近觀眾和人物之間的距離。因此,我覺得劇作家不管是對場景、人物和心態的描寫,就其語言的敘事和駕馭能力都是比較準確的,本片情節急緩有序,張弛有度,雖單一而零化,雖紛雜而博兼,但該劇故事的統一組合性還是較為合理,畫外再運以感人的自敘和鏡頭畫面的結合,確實令人有血在騰、淚在流、氣在發的感慨。凡是較為成功的電影劇作無不都是各具匠心,妙用刀筆,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然而,毫無瑕疵的樣板式的電影劇作模式是沒有的,一成不變的導演創作與拍攝方法也是不存在的。
情節的設置
從電影《無手老師》劇作的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情節閃回,而閃回的篇幅都很重要,應該說采用套層結構對表現這部電影而言是合適的。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把時空打亂,然后根據不同的節奏需要有選擇地編織該片情緒高潮。并可以把過去和現在,夢想和現實,平凡和高尚歸于詩意的浪漫。而有條不紊的情節把劇中的所有人物都圍繞在馬復興這個主體上"打轉",絲毫沒有分離松落的跡象。從馬復興的幼年到他入學、從青年時代彷徨失落到有所精神依靠、從家庭的組建到對事業的執著,再從思想上的覺悟到實現人生光輝的幾大轉折上,可謂不緩不急地一路走來。主體清晰有節奏,特別是片尾的幾場戲,帶著傷痛追趕陶娟子,用斷臂夾奧運火炬傳遞的場景,更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和視覺沖擊感。這類行業電影題材是否就應如此安排,如此設定呢?但書寫百姓、書寫大眾、書寫草根,應該是成功的敘事結構和好看的情節設置。
劇本格式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范,且風格別異,有創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小結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所以,我認為該影片應該是非常有時代主旋律的代表性作品。
通過對電影《無手老師》的拍攝,并向外界宣傳青海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更有理由堅信,這部影片的推出,不是要想去獲什么獎項,而是對我省影視人才的實踐培養和對青海文化建設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未來影片中,重要的是西部電影元素的組合方式,只有劇作家和導演藝術家及攝影構想達到一致,攝影、照明、美術設計以及錄音、作曲等所有主創作思想達到一致,才能找到適合這部影片最佳的組合方式。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們這個年代人眼中的故事,它可以不飛揚,但必須樸實;它可以不浪漫,但必須扎實,它可以被認為離今天太遙遠,但必須真實美好。
樸實、扎實、真實、感動是我們構筑《無手老師》這部故事片,最原始的動力;影片從孩子-少年馬復興的視角展開故事,在孩子眼中,生活永遠光亮、干凈、澄明......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19
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為何,我不太愿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勵志”、“無私”等字眼劃上等號。這部影片并沒有向我們投來無數個“催淚彈”,但看完后,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愿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里念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愿望都實現了,不但能正常念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后,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愿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20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若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若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著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出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僅有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僅是雙手,更是他今后的前途與機遇。
因為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因為沒有手,他無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習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完成了他的上學夢。可這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才剛剛開始,為了在班級里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樣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得不用更優異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陷入了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學習中。終于,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后,他終于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拒絕他填報志愿。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消沉,上吊輕生!
也許是上天垂憐,由于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里急需一名代課老師。平日里踏實肯干,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為“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退縮,反而大方承認自身缺陷,并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擁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走訪。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并收獲了愛情。身為代課老師的他,每個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為了踐行對老支書的承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間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為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濕,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院。后經教育局批準,成了一名公辦教師。在此后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后來,還當選為十大三農人物。奧運圣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坎坷跌宕,但正是這種用于抗爭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擁有精彩人生。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21
《無手教師》是根據 “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獲得者馬復興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馬復興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教師。
1958年的深冬,馬復興降生在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家。不幸的是,他誕生四個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他,不幸掉進了嗤嗤燃燒的炕洞里。由于沒有及時發現,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后背、胸部……從此,馬復興失去了雙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肅的臨夏,甘肅臨夏和青海湟中從地理區劃上講都屬于河湟地區,有著相近的民族構成、自然風貌和文化,所以,對馬復興工作的地方應該有更深的了解。
電影首先感動我們的當然是馬復興這個人。馬復興首先是一個樸實的人,這種樸實,首要地當然是來自于馬復興這個人,與其他正常人相比,馬復興沒有手,他是個殘疾人,這種殘疾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經歷,體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來自于他所成長的這個環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雜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當地以花兒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這一方貧瘠、高寒的土地,滋養了他樸實的居民。劇中的馬復興也好,村支書也好,鄉上的書記也好,還有村里的鄉親也好,甚至于石灰廠的不可一世的老板也好,其實都是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這種卑微最是能打動人。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需要在影視的角度審視。但如果從影視的角度去審視的話,這部影片其實很難算一部優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個電影下來,所選取的故事并不具有一個明確的主線索,各個故事之間是散的,聚合得并不好,給人感覺就像是小學生作文一樣,整個故事并不能夠打動人。
其次,從演員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鏡頭都給人一種小學生背誦課文的感覺,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背臺詞。
再次,服裝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馬復興頭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學翻新落成儀式上趙玉華頭上所帶的紗,都不合適,道具師還需要再下點功夫才行。
最后,劇中的語言,那一聲一聲的普通話念出來的“尕娃”和老校長純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間,產生的那種強烈的對比,對一個會用純正地方音說“尕娃”的人來說,聽起來真的很不是滋味。要么你就全部用普通話,把“尕娃”換成“孩子”或者“娃兒”,要么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來說“尕娃”,用普通話來念“尕娃”實在別扭得很。
最終總結起來說的話,人的事跡是好的,但是在影視表現方面還需下功夫,電影實在不是一個好電影。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22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勵志電影。講述了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電影中的馬復興是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認輸不服氣敢擔當有責任。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長年累月用斷臂夾住筆練習寫字,他身殘志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堅定不向命運認輸,沒有手的他以優異成績念完高中,當他滿懷希望地填報高考志愿時,班主任的一番話刺痛了他的心,殘酷的打擊他幾乎絕望,但是他仍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當他聽說自己可以當老師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艱難”備課生涯,學寫黑板字、學畫畫等。他沒有雙手,字卻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他為了提高學習教育,充實孩子們的生活,他四處跋涉去聽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由于他在的貧困山區小學,孩子的失學率較高,他就連自己那點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們身上,為他們買學習用品、買鞋子、交學費等。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馬復興老師在遭受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他的故事向我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我們審計人要以馬復興老師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審計事業出一份力。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01-27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10-08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精選12篇)09-22
《無手老師》觀后感08-04
《無手老師》觀后感05-29
無手老師觀后感范文01-28
看無手老師觀后感02-02
無手老師觀后感550字09-01
影片《無手老師》觀后感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