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的作文1
《國學經典誦讀》是令我受益匪淺,讓我今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厚。就像是用這本書,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一樣。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孝”。
以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就像《不聽話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媽媽和藹的跟我說話,可是我卻以不耐煩的態度回絕她。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間里靜靜的寫作業,媽媽推開我的房門,端水來給我喝。媽媽對我說:“月月,喝點水吧,休息一下,一會兒再寫。”我不耐煩的對媽媽說:“不行,我還沒寫完作業呢!等一會兒再喝,你先出去!”媽媽一邊不知所措一邊離開了。媽媽走了,我還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寫作業嗎?”說完,指了指門外的媽媽,繼續埋頭學習。突然,我有點餓了,我大聲的對奶奶說:“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做飯!”奶奶沒有動靜,我再一次重復了我說的話,連叫了3 次“媽媽”,可依舊沒有動靜,我不得不離開板凳,站起來對媽媽說。媽媽還是在看電視,還是不理我,過了一會兒,媽媽終于在我說大約100 遍“媽媽”的時候,招架不住,說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說完,媽媽給我做飯的了。頓時,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告訴我要怎么盡孝,這件事我覺得我做的一點都不好,通過這本書《國學經典誦讀》里的“孝經”,我懂得了孝是怎樣寫的。 孔子在家里閑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孝經譯注孔子說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么嗎? ”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 ∶ “ 學生我不夠聰敏,哪里會知道呢? ”
孔子說∶“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 。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
國學的作文2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是沐浴在經典中長大的。
記得小時候,家里很重視我的成長,經常買書給我,但父母的寵愛也讓我更加任性。我常讀的經典就是《論語》,其中有許多孔子說的名言讓我記憶猶新。記得一次,我從《論語》上得到了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年幼的我感到十分不解,我便去問媽媽,媽媽說:“只有自己領悟的東西,才能記得清楚,你自己領悟吧!”吃晚飯時,我無意之中夾了一塊油膩膩的肥肉,咦————我夾起來聞了聞,皺著眉頭跑到媽媽那里夾給媽媽吃,媽媽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你問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吶!”,哦,這不就是我一直思索的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能強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就像是我們的好朋友一樣,陪伴著我成長。這本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記得著作之一也深深地影響著我,當我不知怎么學習時,它就告訴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我受到別人誤會時,它就會告訴我“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當我玩了一整天,玩的忘乎所以時,它就會告訴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當我……
人生猶如一條漫漫長路,會面臨著許多岔路,當我一不小心走進了岔路,這時它就會提醒我,它就會國學經典。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瑰寶,是祖祖輩輩們用智慧和汗水凝聚起來的。它陪伴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成長,如同知己一樣,指引這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們就像一顆顆小樹苗,需要充足的營養,而國學經典就像陽光、雨露一樣澆灌這我們,讓我們茁壯成長,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去挖掘,去發現,去將它發揚光大。它的魅力與智慧將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國學的作文3
我們誦讀過無數的國學經典,但是在生活中又能有幾句國學和你發生了故事呢?
我在十二中上藝科學校。每次上語文課的前十五分鐘,老師總會讓我們背誦十幾句國學,并逐句講解句意。剛開始,我認為背誦這些國學純屬浪費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改變了這個觀點。
那天,老師布置了許多的作業。吃完飯,已經六點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書桌前,開始奮筆疾書。我估摸著,寫完作業應該就到八點半了。我想:我得快點寫,因為還有許多課外班的作業,加油。我再抄寫三字經的“親師友,習禮儀”時,弟弟跑了過來,對我說:“姐姐,我有3道題不會,請你教教我。”我一口否決了,著急地想:我的作業都寫不完,還幫你?真荒唐!弟弟會溜溜地走了。我又想了想那句三字經的意思,突然覺得自己放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沒有“親師友”,所以立即放下筆,焦急地向弟弟跑去。追到弟弟時,看到他愁眉苦臉,就像他道歉:“小浩,真是對不起,我不應該不幫助你。來,讓我看看題!”弟弟開心地笑了。我開始一道一道的給他耐心的講解。我已經把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只是想著給弟弟講題,讓他明白。
那天,我寫完學校的作業時,已是九點了,但我一點也不困。我寫完課外班的作業時,已是十點了,我卻一點也不乏。那天晚上,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同時我也比其他同學的理解更深刻,令我終身難忘。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剛好抄到了“親師友,習禮儀”那句國學,就攻現了一個巧合的事例。這也許就是我和國學的故事吧!那你呢?
國學的作文4
中國的古漢字,古文化蘊含豐富底蘊,細細品味,你會感受到它的娉婷清雅,像一杯純凈的水,又像一縷朦朧的煙。
古詩詞的意境是一言難盡的,是需要慢慢去體會的。小時候我并不懂“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是什么意境,書上是這樣寫的:“什么時候我的馬兒才能戴上金色的籠頭,飛快地奔馳在千里疆場上。”但爸爸卻告訴我書上寫的只是意思,意境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我不懂,意思不就是意境嗎?爸爸說,等我長大后就會懂的——現在我懂了,作者想表達的是期盼自己在戰場上馳騁的想法,而并非是真的希望馬兒戴上金籠頭。作者從這首詩中流露出的對戰場的向往就是這首詩的意境了。意境,的確是需要自己體會的。
所有的古文學,都有它的深刻含義。“歌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這柞缺不處完。”這一句話是教人們做人不能驕傲自滿,不能持功自傲,否則只會折損自己。而謙虛才是與人,與世相處的正確方式,只有謙虛才能不斷進步。這便是“滿招損,謙受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思鄉之情令同樣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產生共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樣富有哲理的詩句,點醒了人們的思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勾起我們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言辭中濃濃的母愛令人感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李白不畏艱難,對人生前途充滿樂觀的豪邁氣概。給了后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這都是古代文學大師傳承下來的精神。
中國國學經典現在已經開始普及全世界,外國人也對我們的文化非常感興趣,因為中國文學是其他所有國家都不曾擁有的,是最獨一無二的。
古學經典,給人支撐,給人信仰。是世界文學史上永遠熠熠生輝的一顆星!這顆星永遠不會褪色,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閃耀。
中國文化里的詩情觸動人心,中國文化里的精神感動人心,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國學里的微感動。
國學的作文5
我們國學班有一位國學小達人,他真是“腹有詩書”。
他最有特點的是他的肚子,我們總是調侃他說:“你的肚子可真大,好像一個現代版的安祿山。”他笑笑說:“我的肚子里裝的是古詩、古文,這叫滿腹經綸,都是知識,你們就不懂了吧!”
他非常熱愛古文,老師講課,他認真聽講,遇到不會的問題下課問老師。我們問他:“你怎么問題這么多啊?”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正因為他經常問問題,古文測試每次都名列前茅,接近滿分。
他的古文方面也積累的多,有的同學學完古文不愿背誦,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都不會。而他不是,我們每學完一篇古文,他就背一篇古文,而且每一篇都背得很流利。
在上個月,我們學習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同學們在下面小聲議論:“誒呀,《琵琶行》好長啊!你信不信,這篇他肯定背不下來。”“是啊,本來作業就多,他可沒時間背。”我看向他,他咬緊了牙關,握緊了拳頭,對老師說:“老師,下堂課我一定背下來。”
他說了,真的做到了。
在上堂課上,他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流利的背下了《琵琶行》,我們鼓掌贊嘆,而之前議論他的那些同學目瞪口呆,臉羞紅了,覺得自己說錯了。老師問他怎樣背下來的,他說他回家就查了《琵琶行》的'歌曲,一有時間他就聽一遍,慢慢就背下來了。聽了他的話,我很佩服他,他的堅持最終使他成功。
他真是名副其實的國學小達人,我要向他學習,也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國學的作文6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現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的作文7
世界各國的朋友們,你們了解我們偉大的中國嗎?你們觀賞過我國的大好河山嗎?這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吧! 首先,我要帶你們去觀賞雄偉壯觀的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它始建于1959年,全部建筑面積達171,800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筑面積還要大。人民大會堂,壯觀巍峨,黃綠相間的琉璃瓦屋檐,高大魁偉的廊柱,以及四周層次分明的建筑,構成了一幅天安門廣場整體的莊嚴絢麗的圖畫。
然后,我要帶你們去觀賞神秘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的一座小山上。它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回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聳立,壯觀巍峨。它是拉薩城的標志。 接著,我要帶你們去的就是被榮譽為天下第一的桂林。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 其次,我們來到的就是世界著名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長江上最神奇,最壯觀的一段峽谷。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截流以后的新三峽。風光將更婀娜秀麗。 再次,我要帶你們來到的就是,被譽為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古時稱岱山,又稱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岳之一。
它山勢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名勝古跡眾多,有著“五岳獨尊”之譽。 最后,我要帶你去的就是風景如畫的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水面面積約是5,66平方公里,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景區由.兩堤.三島.十景構成。 中國有名熟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果你真想去看一看的話,我可以做的游伴,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流連忘返。
國學的作文8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從漢賦到元曲,從《水滸傳》到《紅樓夢》,從《春秋》《史記》到《論語》《老子》,國學就像一杯 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也是要讀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多了,讀懂了,就理解了國學的精妙所在了。
漢賦,漢朝古詩的巔峰。漢樂府詩中,更多的是歌的形式,歌聲優美動人,讓人穿越到幾百年前,《詩》出現的時候,漢樂府,帶來的是《詩》的希望與傳承。
唐詩,宋詞與元曲代表了我國各個朝代的國粹,詩,詞,曲不斷發展,給我們現代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古人的愛國情懷,思念之情都通過古詩表達得淋漓盡致,到今天,古詩詞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憫農》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珍惜農民們的勞動成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訴我們要珍惜少年時光,不要等老了才后悔當初沒有認真學習;《過零丁洋》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訴我們怎樣才算真正地愛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子在《道德經》中寫到:禍之福兮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孔子教導我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子一語點醒夢中人:福和禍是相互依存的;墨子告訴我們,成大事的人,要為天下利益著想,除去天下的災害。這些先輩們用智慧為我們和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食糧,至今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可不只是詩詞古文,四大名著也是我們的明珠。《水滸傳》《三國演義》的歷史故事,《西游記》的神話故事,《紅樓夢》的悲哀故事,各有各的特點,四大名著被大量翻譯為其他文字,在國外暢銷,這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學習。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了幾千年,依然散發著不朽的光芒,國學的火焰難道會熄滅嗎?不,不會,我們會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國學這顆明珠永遠燦爛生輝!
國學的作文9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身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身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身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身,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姥姥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姥姥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姥姥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的作文10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咱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咱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咱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咱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讓咱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涌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的作文11
認識國學,是在媽媽的指引下。開始學習國學后,才深切地領悟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國學會比學校中的任何一門課程都有用,畢竟比起其他的知識,沉淀了幾千年的文化定不會只浮于表面,如果它只浮于表面,那就會在漫長的歲月中消逝地一干二凈。學國學是學如何做人,做人都做不到,那又何談做別的事情呢?
國學范圍很大。有歷史、文學、百家思想。歷史得以借鑒,可以思考各個方面,包括生存和發展。文學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品味。百家思想幫助思考人生:為人、處世。這里分開說,因為不是現在“為人處世”人際關系的概念,而是如何做人和如何在世上生存,以及存在意義的探究。其實百家思想是對歷史和文學中在生存意義上系統闡述。
我讀的第一本書是《大學》這本書。學《大學》的目的是宏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質,隨著學習的東西增多,我們也越來越能深入理解學《大學》的用意。古人絕不會一下子去干很難的事情,任何事都是循序漸進的,從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到身修、國治、家齊,這樣,才可以平天下。
學了國學,在學習上對我也大有幫助。正心,顧名思義就是端正思想,心里憤憤不平、含有欲望、有所恐懼憂慮,都無法平靜下來。知道了這些,我就可以剔除這些雜念,學習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在時間并不長的一個寒假的學習里,《大學》這本書讓我讓我了解到了不少的國學知識,讓我在正常學習中還能忙里偷閑,了解一些古人的東西。
各種各樣的國學名著像一座連接現代與古代的時空隧道,我穿越其中,看到了許多新鮮事。
愿國學伴我行。
國學的作文12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祖母叫我:“吃飯了夏夏!”而我對著電視機跟祖母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祖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的作文13
人生天地之間,浮沉紅塵之中,所尋不過兩者:生活之趣味,生活之意義。生活的趣味,如素湍清流,不時激蕩起心的漣漪,惹人遐思。生命的意義如江河湖泊,而國學經典如江河之外的汪洋大海。
唐詩里蘊含著詩人的情懷。“天子呼來不上船,一心只謀三分田”中李白的瀟灑。“回城射雕處,千里暮云平”中王維的激情與豪興。“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中王勃的愁思仿佛一切的一切都蘊含在一首詩上。這些詩把詩人的情感傳遞給我們,我們把這些詩作為升華靈魂所需的養料!
宋詞中,有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對妻子的悼亡詞,有李清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凄清寂寥深秋懷人的境界,有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后名。可憐白發生。”的有志報國志不伸的悲憤,這些情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元曲里,有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思鄉,有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對統治者的憤慨。吟唱的曲,痛徹的心都為人生點亮光明。
《孟子》中說過:人恒過然后能改。一個人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在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經受磨練,并且不能退縮,要勇于面對失敗,在失敗、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讓我受益。一個人只知道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所以在學習方面,一定要學思結合。
《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需要我們人人都能夠做到,聽從父母的教誨,不頂嘴,不插話,不做父母不讓做的事。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國學經典,他們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會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國學就像一杯香茶,我們要去細細地品味,汲取其中的精華。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國學經典來充實自己,真好!
國學伴隨著成長,多讀國學經典,得充實的生活。
國學的作文14
華簡,即中華竹簡,隨著鴻篇歷史巨制《孔子》的熱烈上映,這個記載并傳承了國學精髓文化的功勛載體也隨之走熱起來。
近日來,記者從北京萬達廣場等多家電影院發現,在《孔子》如期上映后,一種極具古典文化韻味的特別產品銷售展臺也在影院內搭了起來,其主賣的產品便是《論語》、《道德經》等國學華簡書。展臺邊兩位穿著古典漢服的工作人員格外引人關注,展臺前瀏覽咨詢的消費者也是絡繹不絕,場面非常火熱。借助《孔子》電影搭臺,讓自己的文化產品唱戲,商家敏銳的商業嗅覺不免讓人贊嘆。
據華簡銷售方上海歷思實業負責人博馭表示:“近年來關注并喜愛國學的人越來越多,《孔子》的上映可以說是學習國學文化熱情的一次集中釋放;對于熱愛國學的人而言,華簡書無疑是最佳的文化紐帶,既能營造出國學學習的古典意境,也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國學文化的來之不易。”
的確,國學文化的來之不易從《孔子》片中的兩個鏡頭便體現的極為深刻。一是孔子夫人為孔子研制特別的黑漆,為的是用蘸筆在竹簡上寫字時可防止水的浸污,足見當時竹簡寫字的艱辛;二是孔子弟子顏回在冰面破裂陷入冰冷的河水后不惜犧牲自己去撈取那一個個飄散的竹簡書,可見當年文化傳承之不易。這兩個鏡頭,無疑會讓竹簡書深刻的印在觀眾的腦海。
博馭表示,相比于當年的艱辛,現代華簡的制作工藝更為精湛純熟,可以采用優質的楠竹材料,并應用精細的激光雕刻技術,來清晰的還原當年的文字面貌。同時,現代華簡經高溫蒸汽滅菌、防蛀、紫外線烘烤等工藝流程的處理后,也更容易保存傳閱并更具時代藝術氣息。
國學的作文15
季羨林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庭。他很愛自己的母親,可還沒有等到他畢業找到工作來贍養母親,母親卻已撒手人寰,這使他一直非常遺憾。
1946年,季羨林留學德國10年后歸來,終于與叔父、嬸母和妻子、兒女團聚了。這位嬸母是他離家求學后叔父續娶的,很有個性和脾氣。季羨林初回,嬸母是斜著眼睛看他的。后來,季羨林的叔父去世了,嬸母隨著季羨林一家由濟南遷到北京。季羨林及家人竭盡孝道,使嬸母非常滿意,對娘家人說:“這一家子人都是很孝順的。”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秘密,就是季羨林充分肯定嬸母的功勞。季羨林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曾給暫住濟南的嬸母寫了一封長信,稱嬸母是“老季家的功臣”。對此,嬸母非常高興。他見了自己的娘家人,便說季羨林一家人都很尊敬她,愛戴她,親切地叫她“老祖”。后來,她以90歲的高齡含笑離開人世。
讀這些資料,我很有感慨,尤其對季羨林充分肯定老人的功勞留下了深刻印象。家有老人是個寶,家有老人有依靠。但凡老人,只要力所能及,一般總是在操持家務和管待子孫方面不遺余力的,功勞確實很大,付出實在不少。做晚輩的,只要明白這一點,肯定老人的貢獻,尊重并孝敬老人,老人再苦再累也是心歡意暢的。正如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所說:“人性中最深刻的東西,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欣賞和贊美。”老人也是如此。肯定讓人滿意,欣賞讓人知足,贊美讓人快樂。反過來心情更愉快,勁頭更足,樂意繼續付出辛勤的勞動。相反,缺乏孝心的晚輩,看不到老人的貢獻,還認為家有老人是負擔,是累贅,橫豎看不順眼,老是挑刺兒,這可就傷了老人的心,會讓老人很痛苦的。可以說,在數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凡是家庭和諧的,都是尊重老人的貢獻的;反之,凡是家庭矛盾重重、沖突不斷的,都與無視老人的貢獻有關。
有鑒于此,我覺得學一學國學大師季羨林,把老人看做家里的“功臣”,實在是大有裨益的。因為認識一變,態度就會改觀,一家人就會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