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大夏竊神權 第594章 吃土即是吃肉
諸葛丹已經說服了幻祭司在洛水龍庭上支持他,再加上周鐵衣的幫助,現在整個荒古神系之中,也唯有龍祭司和雷祭司兩人是明顯的反對,這已經無法改變大局,至少在神道內部是這樣。
因此當周鐵衣和諸葛丹進入洛水龍庭之時,龍祭司和雷祭司已經帶著龍庭所有的神祇離開,只留下一座空空蕩蕩的水晶宮。
孫乘龍一邊打量著這座水晶宮,一邊好奇地問道,“那兩人怎么不直接毀了這里?”
諸葛丹走上一層層丹陛,手掌觸碰著和太行神庭一模一樣的,鎮壓水脈節點的碧藍色殿柱,下一刻,在他的召喚下,一枚四四方方,在水中也燃燒著火焰的玉璽飛到手中。
諸葛丹笑道,“雖然玄龍沒有掌握大齊玉璽,但是這座龍庭畢竟是他以大齊玉璽建立的,又連通了如今洛河最關鍵的節點,直接毀滅這座龍庭,所承受的反噬他們兩個至少要被重創。”
有了大齊玉璽在手,諸葛丹即使此時氣息已經跌落到接近凡人的程度,但是也顯得威嚴無儔。
周鐵衣伸出手掌,在竹簍里面一抓,原本的大正龍神體內的神印就被他直接抓出,不過周鐵衣并沒有利用篡神神通篡奪,諸葛丹代表的齊國是不會接受自己的直接統領的。
周鐵衣將手中的神印直接扔給了諸葛丹,諸葛丹順勢接過,他以大齊玉璽鎮壓住神印,然后自身逐漸包容神印,以秘法煉化。
這個過程要借助神庭水脈,需要持續至少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所以他請來了周鐵衣這個當世最強之人為他護法,才能夠讓他從容完成整個過程。
諸葛丹包容神印的同時,整個大正龍庭的水晶宮中迸發出蔚藍色的神光,這神光忽明忽暗,顯示著神庭正在易主。
文河津渡口,孟伯謙,松石道人和妙善這三位儒釋道傳人盯著河底升騰起的神光,神色各異,心中各有猜測。
下一刻,一道人影出現在三人身邊,高文燦笑著說道,“幸不辱使命。”
此時他眉眼微挑,不復之前的困字眉相。
高文燦拿出三家封禁物遞上,三人一一接過封禁物,而后他們也發現了高文燦的變化,這種面相變化直接的原因是高文燦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破了三品。
明明一天之前,高文燦才只是剛剛進入四品,但是一天之后,就已經和他們三人平起平坐了,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大世之爭,機緣奇遇真的是不可思議。
松石道人對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心中有很多困惑,這些困惑剛好高文燦能夠解答,“恭喜道友,一朝進入三品,從此天地大不一樣。”
這種吹捧的話儒家的孟伯謙和佛家的妙善都不好講,唯有松石道人說起來輕松至極。
高文燦心情很好,但態度竟然比之前謙虛了不少,“不過是機緣巧合罷了,算不得本事。”
他目光眺望向龍庭的方向,“相比于我這位四品進入三品,一朝之間讓一位七品成為一品,被天下人認同,這才算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孫乘龍成為三家護法,孟伯謙三人自然都知道了,三人的態度各顯不同,松石道人露出苦笑,“還真是圣人手段啊,他徒弟成為三家護法與剿滅姜太一綁定,我們三家是不認也得認。”
孟伯謙神色陰翳,道,“他實力如今深不可測,謀劃也神鬼難知,如今姜太一的軍旗已經取得了,多久破了他的偽道?”
高文燦負手,不看三人,仍然看向洛水上的神光,“河洛軍旗我已經交給了冠軍侯。”
孟伯謙追問道,“幾時動手?”
高文燦轉頭,輕笑道,“就算是冠軍侯,想要掌握河洛大陣,并且將兩座兵家曠世大陣結合,仍然需要時間。”
孟伯謙焦急地說道,“再等下去,局勢恐怕又要生出變數了!”
高文燦哈哈一笑,“孟兄這是當局者迷啊,我們都是棋子,不是我們要等,而是下棋的大人物們要等。”
孟伯謙盯住高文燦的臉,咬牙說道,“圣上的意思?”
無論是高文燦還是冠軍侯,都代表了大夏圣上。
高文燦重新偏過頭,“這就是圣上的意思,這次解封姜太一的道統實際上未盡全功,魏國的三十萬大軍被人收走,齊國的三十萬大軍也有即將復蘇,神武侯和魏武帝兩人都已經布下彌天大局,這個時候圣上不想和周鐵衣兩敗俱傷,他需要萬全的把握。”
說到這里,高文燦頓了頓,又看向洛水神庭的方向,忽然笑道,“這也是周鐵衣現在在幫助神武侯奪取龍庭的原因,圣上不怕神道作亂,因為神道不可能繼承人道正統,就算山河糜爛,他也有把握收復,但是一位有著五帝道統的神武侯可就不一樣了,如果山河糜爛,那將是另外一場五帝亂世,這大概就是挾寇自重吧。”
孟伯謙問道,“圣上覺得萬全的把握是什么時候?”
高文燦伸出手指,“三個條件,第一冠軍侯消化姜太一的道統,徹底將天都五滅大陣和河洛大陣融合,第二周鐵衣道侶妙玉道人產子,第三圣上登臨一品,距離圣道只有一步之遙。”
高文燦笑道,“所以孟兄也不必著急,這三個條件以如今的大夏局勢來看,都會在一年達成。”
松石道人聽完,輕嘆一聲,“看來圣上真是要將整個天下都壓在這勝負一局上,成則他成圣,天下大治,若是敗了,那么大夏三百年社稷毀于一旦。”
時至五月,夏旱越發嚴重。
但整個天下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狀況,在大夏治下,從太行山蔓延到洛水一線。
這兩個月太乙觀周天大醮赦封天下鬼仙,人仙,地仙,于是一位位太乙散人,真人,天君行走于世間。
這其中一位位太行神庭神祇,洛水神庭神祇也接受冊封,以太乙散人,太乙真人,太乙天君的名號光明正大行走于世間,只不過不設廟宇,不收香火,只調濟水脈,驅云降雨。
但即使祂們不收取這些香火,百姓心中感念,也會在家中設立長生牌位供奉,這對于以前根本不敢大行于世的神道而言,已經是突飛猛進的變化了。
而成百上千的太乙散人,真人,天君救世,又坐實了周鐵衣天尊的名號,既然朝廷不喜歡圣人這個稱呼,那么百姓改口也行,于是從玉京山至南方萬里之地,周天尊的名號已經深入鄉間地里。
就算朝廷再禁用這個名號,也不過是多編一個新的名號罷了,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除了神仙合流對天下的影響之外,無污染的墨石配合蒸汽機的大范圍應用也讓整個天下的農田種植變得容易起來,配合洛水的灌溉,雖然是大旱,但是早春幾個重要產糧區的糧食基本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至于那些沒有覆蓋的地方,周鐵衣也沒有強行推動每個地方都成為糧倉,工業化本來就需要人口,這個過程必然要付出代價。
在前世的時候,有著名的羊吃人理論,通過圈地運動,讓農民放棄土地,在這個以農為本的世界中,讓農民放棄土地更加困難,這會遭到來自百家道統的阻礙。
而且地方百姓也不像天京這些大城市,他們的思維還局限在耕地才有飯吃,與其通過基層去治理,周鐵衣借助這場旱災進行更簡單的處理辦法。
那就是直接將逃荒的人送到鐵路鋪設這些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地,以工代賑,兩難自解,然后用產糧地的糧食保證基本生產。
所以這兩個月不僅沒有出亂子,反而隨著工業人口的增加,整個天下的工業改革如火如荼進行著,這又會重新反補到農業之上,機械化種植的初期產糧效率自然大增。
但除了這些聽周鐵衣話的地方外,其他不聽周鐵衣話的地方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比如那些拒絕太乙散人,真人,天君進入的州府,在大旱之時變得焦頭爛額,一份份求援奏疏被火急火燎地送到朝廷。
但是朝廷之上,從圣上到司民都默不作聲,他們知道這些人是在表忠心,但是周鐵衣也沒有破壞大夏朝廷啊,反倒是周鐵衣實行的兩項改革策略才是應對大夏如今大旱最好的辦法。
在沒有人拿出更好辦法之前,這些表忠心的朝廷官員們更像是阿諛奉承之輩,只想著中央朝廷拿出錢糧來養人。
甚至宮中傳出大夏圣上看這些奏折之時冷笑道‘蠹蟲’,朝廷雖然不懲治這些迂腐的官員,但是百姓會用腳投票,州府養不起百姓,而周圍的州府又有工作機會,自然大家都會往周圍跑。
蒸汽飛艇和船舶業也在這番刺激下飛速擴張,就像周鐵衣之前提出的每個地方都修一個鐵路局一樣,現在那些已經吃到改革第一波紅利的州府,如湯州府,山銅府之流提出要每個地方都修蒸汽飛艇局和船舶局。
因為修建一處這樣的設施,就可以解決上萬勞動力的供養問題。
而整個天下,南方境內的省道即使有不服周鐵衣的官員從中作梗,但麾下百姓至少可以自由行動,暫時沒有激起民亂。
但是西北方方向佛教統治下的九省道卻反而出現了餓殍遍地的情況,這里同樣大旱,更加恐怖的是在周鐵衣的管控下,天下大中型的糧商硬是沒有賣一粒米給西北諸省道。
唯有在佛教和大明道宮對峙的前線,修建了幾個通道,讓百姓可以逃荒。
黃庭州,此處靠近戰場前線,這幾個月大旱,佛教先是鼓動災民沖擊官府,放開糧倉,這樣百姓們得到了糧食,佛教則名正言順獲得了統治權。
但佛教卻沒有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通過沖擊官府獲得糧食的百姓就不會想著耕地了,在如此大旱之下,耕地不一定有收獲,但是跟著佛教高人們斗官員卻一定會有糧食。
當人心這么想的時候,再讓人心靜下來就算是佛法也做不到,于是這一來二去,直接耽擱了春耕,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糧食,因為百姓的瘋搶大量浪費,沒有有效調動,參與再生產。
讓此時西方九州之地不僅面對天災,還要面對人禍。
不過佛教有如此多上三品在背后支持,倒也想到了一個臨時的辦法。
“咚咚咚。”
一聲聲寺廟鐘聲在黃庭州各處響起,圍在寺廟外篳路藍縷的百姓們用吃人的目光看向寺廟,和尚們從寺廟中走出,手中端著一盆盆篩選好的泥土,泥土呈現紅褐色,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百姓們上前,依次領取那些紅褐色的泥土,每個人都端著一盆土,開始進食。
剛來逃荒的人在最后領取泥土,他們聽說廟里面發糧食,所以就來領取,但是當領到一盆土的時候,卻目瞪口呆。
“這土怎么能吃?”
一個老實巴交的鄉下人帶著兒子,難以置信地問道。
他這一問,周圍的百姓們窮兇極惡地瞪向他,仿佛他有滔天大惡一樣。
好在一個和尚及時拉住了這個男子,說道,“施主是才來領布施吧?”
“對,我聽說廟里發糧食,還有肉吃。”
和尚笑道,“寺廟禁葷腥,哪里會發肉食,不過施主想要吃肉卻也容易。”
男子疑惑不解。
和尚繼續說道,“我教施主一道法咒,此咒名為彌勒救世咒,念誦此咒,吃土即是吃肉。”
佛家原本有凈口業咒,專門給那些在家修行居士,佛家號稱吃肉之前念誦此咒,那么吃肉就當吃素,不沾葷腥。
但現在佛教卻反其道而行之,念誦彌勒救世咒,吃土就是吃肉!
這咒語雖然繞口好在只有三句,男子還在繞口,他身邊的小孩已經學會,念誦了一遍,拿起盆中之土大口咀嚼起來,只覺得這土油潤豐滿,就像是上好的肥肉,放入口中,一抿就化。
孩子抓著土,看向父親,露出天真的笑容,“父親,這肉好好吃!”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