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83章 人有百密,終有一疏
第83章人有百密,終有一疏
“蜀寇到底有多少人,怎么會動作這么快?!”
夏侯儒已被漢軍迅速而駭人的動作搞得頭昏腦漲,這才是真正的侵略如火吧?
“你們看,前面是不是有蜀寇在道旁埋伏?!”聽到夏侯儒前面那句話后,他堂弟夏侯褒也變得疑神疑鬼了起來。
眾人順著其人手指方向望去,也是霎時一驚,一個個差點忘了呼吸。
毌丘儉亦是驚得神色一凜,屏息凝神看了好一陣才松了一氣。
只見視線盡頭,渭水馳道一二里外草木隨風而動,頗似人形,乍一看真好似有無數漢軍奇兵在那里埋伏。
“莫要自己嚇自己,不過是草木招搖而已。”毌丘儉言語神色強自鎮定。
杜襲見到眾人如此姿態,又見竟連毌丘儉都已失色,一時愈發低落難言,乃至于感到一陣心悸。
雖說前方草木并非蜀寇伏兵,可情勢已緊張到了眾將能將草木都錯認為是伏兵的地步,足以說明突然出現在細柳那支蜀軍,到底給連遭大敗的諸將帶來了多大的壓迫感。
而諸將尚且如此,底下那些士卒若是知曉有蜀寇堵在歸路上,又將如何?
就在杜襲想著當如何是好時,毌丘儉忽然扭頭看來,再度發聲相問:
“杜軍師,蜀寇自安定而來,人馬必不太多。
“搶奪高陵與霸陵糧隊的,大概是同一批人馬。
“甚至此刻出現在細柳扎營的,大概還是這一批人馬。
“不過是知曉我大魏將士軍心大喪,籍此嚇唬我們罷了。
“前方十里就是槐里,要不要駐軍槐里,擋住后面蜀寇追兵,再領軍一萬前去相攻?
“王揚烈乃知兵之人,一旦探知我與細柳蜀寇交戰,必舉軍而出與我合兵圍攻。
“細柳扎營的蜀寇人少疲憊,未必是我大魏之敵,我大魏也能籍此勝收拾軍心。
“細柳于長安而言,乃是命脈之一,當年匈奴入寇,周亞夫便受命屯兵于此,與棘門、霸陵二營一并拱衛長安。
“一旦細柳有失,長安城西北兩面,便只剩下灃渭二水這最后一道防線了。
“蜀寇更是能籍細柳為跳板與支撐,保長安以東的高陵無憂,儉以為,細柳非奪一奪不可。”
“若是奪不下細柳呢?”杜襲搖頭反問。
“軍師,細柳蜀寇人少勢微,必能奪下!”毌丘儉信誓旦旦。
杜襲卻是再度搖頭:“仲恭欲留多少人馬守槐里?”
毌丘儉聞言先是一怔,思索片刻后又垂頭喪氣起來。
杜襲嘆氣道:“如今蜀寇乘勝而追,勢如破竹,而我大魏人心不安,就連郿塢都棄守了,槐里難道能守住?
“蜀寇大可直接越過槐里直趨細柳,與我大魏亂戰,一旦交戰有失,再度大敗,長安怕是今日便要失守!”
總而言之,當歸路上突然出現一支蜀軍,本就士氣大喪的將士不可能還有理性去判斷他是兩千人還是兩萬人。
加上身后又有好幾萬追兵沖上前來廝殺,士兵除了逃,恐怕不會有第二個選擇。
毌丘儉無奈點頭,隨即恨鐵不成鋼地瞟了呂昭一眼。
若是此番南匈奴不來,局勢都不可能如此糟糕!
兵法所謂侵略如火,難知如陰,不動如山,動如雷震,簡直在襲奪匈奴那小股蜀寇身上得到了最現實的體現。
也不知到底是蜀中哪位大將領軍?
一念至此,毌丘儉忽然想到了田豫與牽招,心中黯然一嘆。
這兩位威震北疆的名將,手中將近一萬輕騎,若沒有被鮮卑三萬騎牽扯在塞外,而是來援關中,結果會不會大不一樣?
雖然這兩位屢屢被某些小人暗中彈劾構陷,說他們二人與劉備交情匪淺,讓陛下務必小心提防,而陛下也的確心存了些許忌憚。
但朝中有識之士大多以為,這兩位蒙大魏國恩二十余載,忠心耿耿,絕非意氣用事之人。
甚至反而會為證明自己忠勤國事而更加奮力殺賊。
一如當年徐晃與關羽襄樊戰場上共說平生,相談甚歡,結果徐晃一句得關云長頭,賞金千斤,嚇得關羽驚怖惶然。
大軍繼續東歸。
草木皆兵的魏軍,最終沒有選擇冒險去奪細柳。
大將軍曹真自以為穩妥,最終三萬大軍幾乎盡喪。
右將軍張郃冒險,最終三萬將士盡皆降蜀。
驃騎將軍司馬公不來,誰也沒有信心再去犯險了。
槐里城南有橋,兩萬大軍沿橋南渡渭水,來到南岸。
待牛金殿后的四千部曲全部撤軍后,又立即將橋拆毀,最后帶著材料向長安東去。
傍晚。
當這連同民夫共三萬多人的隊伍突然出現在長安以西的灃水,又在灃水搭橋欲渡時,驚得夏侯楙等人差點棄城而逃。
好在巡邏的虎豹騎認得尹大目、毌丘儉、呂昭這幾人,在夏侯楙還未及逃出長安前便將消息帶回了城里。
否則說不得要鬧出一起驚世駭俗的烏龍事件。
“兄長,揚烈將軍呢?”夏侯儒見到夏侯楙后趕忙問道。
“王揚烈帶六千人馬去守霸陵了。”夏侯楙道。
“他說細柳扎營的蜀寇必是疑兵無疑,只待右將軍揮師歸來,便東西合擊,必能大破之。”
夏侯褒一滯:“如此說來,長安城里只有六千人馬了?”
夏侯楙卻是神色惶惶,并不回答其人問話:
“可你們怎么會從灃水回來?為何不去奪占細柳?
“右將軍呢?
“他不是還有四萬大軍?為何如今只剩這么點人回來?
“是在陳倉繼續圍蜀寇?
“還是在郿塢、槐里二城截蜀寇糧道?”
夏侯楙將心中疑問如倒豆子般一股腦道出。
長安城只知曉張郃大軍下隴,欲奇襲五丈塬,但對于五丈塬戰事究竟如何并不知曉。
可是本該往來不絕的消息突然斷了,派出去傳消息的虎豹騎被大團匈奴騎兵驅逐射殺。
蜀軍又有數千步騎突然出現在霸陵劫奪糧草,結果猛的發現高陵也丟了!
今日更是離奇,發現蜀寇竟去細柳扎營了!
以夏侯楙、王昶為首的長安守軍事實上已做了最壞的打算。
否則夏侯楙也不至于見到灃水有大股人馬出現便欲逃…便欲去與王昶合兵。
不多時,收到灃水遇敵數萬而大駭不已的王昶縱馬奔回長安城。
“右將軍敗了?火燒浮橋之策被破了?三萬多將士降蜀?!”
饒是王昶心智堅定,聽到這一連串噩耗也不免驚恐失色,身心俱顫。
了近乎一刻鐘才勉強將這驚天噩耗消化的王昶,在好一陣愴然涕下的哀嘆后,最終僥幸道:
“幸虧你們沒去細柳,蜀寇來勢洶洶,一往無前,我將士節節敗退,望風披靡,若是真去細柳,長安就完了。”
能不僥幸?!
要毌丘儉他們真去了,他率領這六千人又不知究竟,直接往細柳沖殺而去,大概只有被潰卒沖散嚇跑一途可言!
如此,知曉驃騎將軍短時間無法入長安的蜀軍,今日便能追逐著潰軍兵臨長安城下!
屆時,城門開還是不開?
不開?
那又是三萬將士被俘殺!
長安豈非須臾可下?!
等司馬公入關中,長安恐怕已變成一座空城了!
“揚烈將軍,霸陵六千守軍直接去守新豐倉吧。”憂心忡忡的杜襲建議道。
王昶徑直點頭。
不須杜襲提醒他也知曉,如今情勢,要是連新豐倉都失了,司馬公自武關而入的大軍就要到新豐八十里外的鄭縣就食。
到時,如何還能顧得上長安?
新豐倉不容有失。
夏侯楙一陣疑惑:“王揚烈去守新豐?那長安城怎么辦?蜀寇若是徑來長安,誰能相守?”
王昶看向夏侯楙:
“安西將軍,蜀寇絕無攻城器械,來長安城下耀武揚威,豈不浪費時間?
“依昶愚見,只要長安閉城固守,蜀寇必不渡渭臨城。
“而是鞏固高陵、細柳、棘門三處防線,互為犄角,先立于不敗之地,再尋機挑戰。”
夏侯楙雖聽不懂,思索片刻后卻也點頭:
“既如此,還請王揚烈莫要讓將士知曉右將軍五丈塬之敗。
“只說是小股蜀寇自安定來襲,不過是疑兵之計,無須驚惶。”
畢竟是安西將軍,總要體現下自己的存在感。
王昶點頭離去。
隴右可以丟,郿塢可以丟,但長安必須要守。
之所以要守,不在于守住長安能讓大魏在關中獲得多大的地緣優勢。
而在于這是蜀魏對于政治符號,或者說對于“天命”的爭奪。
就跟當年武皇帝在得知夏侯淵敗亡,而劉備已奪漢中,卻仍不惜代價舉大軍十萬而來,試圖最后一爭。
為何?
漢中于劉氏而言政治意義太大!
當年劉備奪下漢中,便直接稱漢中王,讓天下人直接聯想到了劉邦的漢王。
于是當關羽攻襄樊,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臨陣倒戈,宛城侯音、衛開劫持太守叛亂,丞相掾魏諷在鄴都謀反,洛陽附近的豪強孫狼在陸渾作亂。
漢中尚且如此,一旦讓劉禪奪下長安,就太有劉邦“還定三秦”的影子了。
潼關以西的人心物力盡為蜀國所有,自不必言。
與關中一河之隔的河東豪強,也會開始人心浮動。
甚至就連關東都將暗流洶涌!
細柳。
率領一萬九千部曲銜尾直追的宗預、王平、傅僉諸將,終于與神色略顯疲憊的關興碰頭。
甫一見到關興迎來,宗預便聲色略顯忐忑問道:
“安國,你怎會在細柳?
“先前的犯險之舉暫且不提,帶著區區幾千人來此扎營誘敵,實在太過冒險了。
“萬一我大軍被魏寇阻于槐里,長安魏寇再出城相夾,你這幾千人豈有得脫之理?”
由不得宗預不忐忑,瞧瞧關興這幾日都做了什么?
幾十人奇襲匈奴營地擒王,千騎東奔襲奪高陵,如今又引區區幾千人來細柳誘敵疑敵。
隨便哪一次出了差池,都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卻不料關興凜然正色道:
“右中郎將,先前奇襲匈奴,乃是興與羌王、混壹一并深思熟慮后才果斷為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匈奴只擅弓馬騎射,并無甲胄長槍戰陣之利,大亂惶恐之下,又不知我兵馬究竟多少,只以為大漢神兵天降。
“待他反應過來,羌王也已引千騎殺至,便是不勝,仍有混壹在后接應。
“加之我大漢連戰連勝,氣勢如虹,那劉豹改姓為劉,自號大漢之甥,威逼利誘,確實可以爭取。
“所以那一戰,興與混壹、羌王都胸有成算,算不得冒險。
“至于奪取高陵,便是所謂兵貴神速了。
“興與劉豹部眾先把涇水附近巡邏的百余匈騎收攏,命他們回高陵傳消息,說是高陵百里外有步騎五千出現,令其小心預備。
“而混壹安定步騎五千已至高陵三十里外。
“其后我再與劉豹率五百騎出于高陵之南。
“未近其城,先往新豐倉去,佯作護糧,之后才又往涇水上游去。
“最后趁其汲水樵采,城門未關,直接率百騎縱馬入城,守住城門。
“劉豹與混壹一千多騎須臾便至,安定步軍又大張旗鼓而來。
“城中守軍聽聞張郃已亡,又見匈奴歸漢,城外騎兵逡巡,而長安卻不來援,未及安定步軍來到城下便卸甲而降了。
“至于渭水奪糧,確實非興與混壹所能預見。
“但見他們無備而來,便又故技重施,竟也得手。”
關興說著不禁笑了笑。
少許犧牲奪取高陵是能預見的,但能再奪得一萬多石糧食,實在是意料之外的事了。
“今日來細柳扎營,事實上也殊無風險。
“長安魏寇見我來細柳扎營,只以為我是疑兵,卻又因長安兵少,不敢輕意出來邀擊,想同郿塢歸來的魏寇夾擊。
“可長安魏寇不知張郃究竟如何大敗,士氣如何低迷,我卻是知曉的。
“他若真敢來襲,我只需堅持半個時辰,待右中郎將你們大軍一到,他們必潰無疑。
“運氣好些,說不得我大漢今日便能追著潰卒到長安城下,再斬俘一二萬。
“運氣再好些,一舉奪下長安也不是沒有機會。”
宗預聽得愕然。
這關家的二小子怎的跟關公一個性子,竟連一舉奪下長安這種話都敢說?
只見關興遺憾地嘆了一氣,認真道:
“我知魏寇喪膽,卻不知魏寇竟喪膽至此。
“真該把槐里南面那兩座木橋直接拆了,把他們逼過來的。
“再不濟,一旦探知他們欲搭浮橋南渡,我也能速速率軍殺去,與中郎將一起擴大戰果。
“果然是人有百密,終有一疏。”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