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五七言
兩人的第一番曲詞對決,是七言對六言,清平調對田園樂,第二番,變成了五言對七言,邊塞對邊塞。
如果說第一番,李白靠著超神的技法贏了一籌,那么第二番,無疑是難分伯仲了。
兩人的邊塞詩,都是非常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賞,而且無論技法、比喻、寫實、引用等等都是登峰造極。
絕對的上乘之作了。
牛逼就牛逼在,兩人都是臨場發(fā)揮,可見腦子轉的非常快,都是詩賦一道絕對的天才中的天才。
今夜的宮宴,王之渙和王昌齡也在場,往年肯定沒他倆的座位,但是今年加設了數(shù)百坐席,自然可以混到一個。
“裴夫人方才的提議,是四人共論,臣以為,王昌齡之‘秦時明月’,王之渙之‘黃河遠上’為榜首榜二,王維次之,李白再次,”韋陟朝看臺上的李隆基道。
剛才李隆基在詢問眾卿看法,大家也都一一發(fā)表了意見。
其中榜一榜二沒有懸念,就是王昌齡和王之渙,剩下的李白和王維,則是比較接近,有人看好李白,有人看好王維。
大家也沒有偏倚任何人,都是發(fā)表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確實太絕了,給人的是一種空前的震撼,而且是出自人家的詩集,可見是精雕細琢之作。
如果沒有這首秦時明月,那么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無疑是目前邊塞詩頂峰之作,可惜兩大神品同期相遇,為當下的大唐詩壇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這就是為什么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因為人家展現(xiàn)出了一種全新的技法,為后來者提供了巨大的參考價值。
今晚的宮宴上,最不缺的就是文學大家和詩賦大能,所以對于李、王這兩首新詩的品評,極為消耗時間。
大家都在認真的分析和琢磨,其實也在學習,畢竟兩人展現(xiàn)出了超高的詩賦造詣,讓很多自詡為詩詞行家的大佬,也是自慚形穢。
宮宴上,議論之聲從未停下來過。
王昌齡和王之渙就坐在一起,兩人也在交頭接耳,議論著李王的詩。
其他人都將他們倆的作品定為第一第二,但是惟獨他們倆不這么想。
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玄妙。
“作詩,需神游天地,俯瞰宇宙,福至心靈之下,憑機緣抓取那一絲真髓,所以名篇大多為妙手偶得,方能渾然天成,”王昌齡感嘆道:
“我那篇秦時明月便是如此,置身于幻境之中,神游于天地之外,方有靈光一現(xiàn),李王急促應制,能出這樣的大作,吾所不及。”
王之渙非常認同,點頭道:
“確實如此,臨時起意本就偏離詩道之奧義,惟有獨得胸衿,究其妙旨、方成入神之作,我們需要的是忽然間的豁然開朗,恍然之下的大徹大悟,二人之應制沒有堆砌溢詞,通篇俗語,難度太大,我亦不能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單從四首詩來評價,嚴挺之的排名沒有問題,但是從人的角度來評價,李王其實更勝一籌。
因為應制,本就難度極大,所以才造成了多為堆砌華麗辭藻,大數(shù)人看不懂的無聊詩篇,沒有一點值得傳頌之處。
但是兩人今天在靈感被動之下,即興創(chuàng)作出兩首通俗大篇,其水平實際上是要超過二王的。
關于兩首田園詩,孰優(yōu)孰劣,看臺上爭論不休,許多大儒也是紛紛下場討論,可見確實是難分伯仲。
李隆基也不著急,因為現(xiàn)在肯定不是判輸贏的時候,那樣會給二人接下來的應制造成心理壓力。
所以他抬了抬手,場內瞬間安靜下來。
“朕很欣慰,在今夜的上元宴,能見到我大唐最負盛名的兩位詩家大才即興斗詩,為節(jié)慶之日,增添新趣,也彰顯我大唐詩歌之盛,前無古人,”
李隆基起身朝著看臺下方道:“等貴妃回來,便為你們設第三題,賜酒,朕為汝二人賀,也為大唐詩歌之興,賀!”
兩人趕忙舉杯起身:“賀圣人,賀大唐。”
接著,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裴迪眼下已經(jīng)悄咪咪的摸到李琩一旁,一臉興奮道:
“兩篇田園,定是王維贏了,雖在伯仲之間,但王維這一次詠人了,詩內咸陽俠少、羽林郎更顯英武之氣,比李白的胡馬客,更易被大家認可。”
蓋擎對于這番話就不認同了,因為邊關沖鋒陷陣的,很多都是新融入大唐的胡人、羌人、西域各國人,是一支混合軍團,但戰(zhàn)斗力一點不受影響,因為這些外族人是真賣命。
而李白詩中的咸陽俠客、羽林郎,到了邊鎮(zhèn)那都是官,不是說他們不好,而是因為他們只是少數(shù)。
李白詠多數(shù),王維詠少數(shù),在蓋擎看來其實都一樣,但是裴迪的話讓他有點不舒服,覺得對方看輕軍士而重將官。
“不能以這樣論吧?”蓋擎皺眉道:
“雖然我也覺得王維此番略勝一籌,但絕不是贏在詠人上面,而是英雄氣,李白則是江湖氣太濃,兩相比較,難免讓人覺得落了下乘。”
這就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蓋擎本身也會寫詩,水平放在涼州,應該也還算湊活,但是在長安,就顯不出他來了。
裴迪呢,門閥出身,家中子弟如果從戎,就是走的王維詩里這條路子,所以兩人的看法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
正好代表了平民與貴族之間的階層觀念。
李琩制止了二人爭執(zhí),朝蓋擎道:
“各有長短,王維在第一局吃了虧,第二局算是找補回來一些,今天在座的,誰能與胡馬客共情呢?又有幾個人去過邊關呢?但是見過京師俠少的可不在少數(shù),所以王維這一局,肯定是贏了。”
蓋擎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主看臺那邊,貴妃回來了,不過人家這次又換了一身裝扮,從朱紅色改成了杏黃色的禮服,這個顏色就符合貴妃制了。
在與李隆基私語一番后,楊玉環(huán)點了點頭,接過姐姐遞來的金花箋,在上面題了一行小字,由楊玉瑤交給李白和王維。
李隆基眼角的余光瞥到了那行字,微微一笑,假裝不知道。
這便是第三題了。
金華箋上的那行字非常簡單: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這是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的千古名句,描述的是愛情。
那么楊玉環(huán)的意思很明了,讓他們兩個作一首愛情詩,千古詩歌永遠都繞不過去的一類題材。
愛情詩的發(fā)揮空間就比較大了,你可以描述別人的愛情,也可以描述自己人,你可以描述離別相思,也可以描述熾熱情愛。
總之,愛情詩,非常考量一個詩人的功力,因為在他們之前,牛逼的神作太多了。
每一個詩人都繞不開愛情詩,所以名篇輩出。
李王二人對視一眼,雖然一句話沒有說,卻非常有默契,這一次由李白先來。
這小子又是脫口而出: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王維差點吐血,他怎么也沒想到,李白能作出一首完全出乎他預料,完全不在他情感范圍之內,兩句寫景,最后一句詠情的超級神作。
你特么的腦子是怎么長的?
通篇沒有一個字描述愛情,但是通篇讀下來,又偏偏是絕美的愛情。
牛逼啊!
賦詩,是不受約束的,也不應拘泥于當下,別看眼下是春天,人家照樣可以寫秋天,詩是充滿了想象力的文體。
不受局限的詩,才能最大限度的將詩人的才華完全發(fā)揮。
既然是寫相思之情,那就不能是春天,春天和相思聯(lián)系不到一塊去,只有孤寂悲涼的秋天,最適合帶入情境。
所以李白選秋天,沒有一點毛病。
贊嘆之聲連綿不絕,李白算是徹徹底底露臉了,如果以前只是名聲在外,那么現(xiàn)在就是謫仙當面,今年長安的詩詞一道,注定要活在李白的陰影之下。
“這個李太白”楊玉環(huán)讀完這篇極短的小詩之后,也是瞠目結舌。
她讀過的詩不少了,但還是第一次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神作降世給她帶來的震撼。
詩歌,因為是科舉的主考項目,被天下士子尊為正道中的正道,那么貴族階層自然也將詩賦看的無比重要。
詩詞大家,在任何地方,都非常有尊敬,楊玉環(huán)眼下對李白的敬重,便猶如黃河之水,連綿不絕。
“他太厲害啊好一個此時此夜難為情,臣妾要哭了,”楊玉環(huán)已經(jīng)是掩面而泣。
李隆基也是贊嘆點頭:
“古無此體,朕還沒見過這樣的詩體,這應該算什么?”
賀知章聽到此話,趕忙起身道:
“三字為第一句,五字為第二句,七字為第三句,應做三五七言。”
“好一個三五七言,此體自太白始,”李隆基贊嘆道:
“詩家之幸,此子確為詩賦一道之偉男子也。”
玉真公主此時已經(jīng)為王維擔心了,因為李白這一首帶給人的震撼,仍在所有人的內心流轉回味。
確實是絕美,太厲害了。
王維眼下多少有點氣餒了,就像是望見了一座高山,而自己猶如暮年老翁,難以攀登。
他本來已經(jīng)沒有爭勝之心了,常年禪修,心境淡然,今夜難得被李白挑起了爭勝的欲望,如今也在一點一點消失。
無欲無求,無牽無掛,王維在不經(jīng)意間,進入了佛家無我無形的大自在境。
一點禪機將至。
王維閉上雙目,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緩緩開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李白瞬間一愣,一口老血卡在喉嚨,差點噴將出來。
簡簡單單二十個字,將相思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不愧是宮廷詠詩第一人。
宮宴上的所有人,又震憾了。
除了李琩,因為李琩從后世了解,這首相思,不是還有一個名字,叫《江南贈李龜年》嗎?
現(xiàn)在就給出來了啊?王維腦子里此刻在思念誰呢?他老婆是博陵崔啊,也不是南方人啊?
也許是因為王維去過江南吧。
就在王維的原來的坐席那邊,已經(jīng)有一位男子泣不成聲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看模樣應該是非常的傷心。
中書省右補闕崔興宗,王維的小舅子,王維的亡妻,就是他的親姐姐。
“江南人將紅豆呼為相思子,傳說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作紅豆,”李隆基感嘆一聲,朝著身旁的楊玉環(huán)道:
“這個王維,自此篇之后,再詠紅豆者,當以此篇為壓卷,樸素無華,和諧柔美,實為佳品中的佳品。”
在座的所有人,也都在議論著王維這首新篇,今晚對于大家來說,無疑是一場文學盛宴,每一個人都全身心的參與進來,以至于今晚的上元宴,酒水會省下不少。
但是玉真公主不高興,她與王維相識極早,那個時候王維還沒有娶妻,但是自從王維結婚后,玉真公主能非常清晰的感覺到,王維那顆心都在妻子身上。
我何負于他?為何如此待我?
這首相思,是個人都能猜到,是王維寫給亡妻的,因為王維的愛情其實比較單一,除了老婆就是玉真,沒有其她人了。
玉真公主還活著,兩人眼下經(jīng)常見面,別墅距離也不遠,肯定不是思念玉真啊,那就只能是亡妻了。
今晚宮宴,與往年完全不同,成了李白和杜甫的二人轉,所有人都在圍繞著兩人的詩篇探討議論。
大家都希望能圣人能繼續(xù)出題,考量二人,從他們身上壓榨出更多的傳世佳作。
但是呢,時間不夠了,再有大半個時辰,燈會游行就要開始了,那是圣人與民同樂的慶典,不能忽視。
雖然很多人,希望忽略掉這一步,繼續(xù)聆聽李王二人的大作。
那么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提醒下,為了節(jié)省時間,令李王二人各做三首上元應制。
而兩人關于這個題材,私下早有準備,所以很快,六篇新作便問世了。
李白其一:
初逢雨露欠蓑衣,幸避風波駐石磯。
正法豈能興六耳,妄尋只得聞天威。
蓬萊有樂興慶盛,玉闕來朝瑤池歸。
敢問玄元君可在,只言心正見門扉。
其二:
上元夜望長安道,火樹銀花滿地紅。
玉輦金輿游仙闕,龍飛鳳舞迎仙仗。
萬國衣冠拜冕旒,四海笙歌頌圣年。
愿將此夜清光遠,普照人間共月圓。
其三:
上元燈火映天紅,月滿人間夜色濃。
玉宇瓊樓開盛宴,仙凡共樂此宵中。
金龍舞袖翻云起,彩鳳鳴歌繞日融。
李白醉來詩興發(fā),揮毫潑墨賦蒼穹。
星河燦爛如珠落,火樹銀花不夜城。
愿得長如此夜景,年年歲歲樂升平。
千門萬戶團圓意,笑語盈盈暖意生。
天子垂裳觀萬象,黎民共慶太平情。
醉眼朦朧望霄漢,遐想天外有仙蹤。
愿攜美酒乘云去,直上青天攬月宮。
王維其一:
斜漢迢迢金屑點,蟾宮皎皎映天河
千燈倒作開元曲,新酒猶吟婆娑歌
帝闕巍巍逢月御,炊煙裊裊有星娥
今宵暫住聞時鼓,元夜幾聲喜慶鑼
其二:
長安燈火輝煌夜,萬國衣冠拜冕旒。
玉輦金輿出鳳闕,仙音飄渺入云樓。
銀花火樹連天際,錦繡未央舞不休。
圣主恩澤如春露,普降甘霖潤九州。
其三:
上元燈火映長街,月色清寒照玉階。
火樹銀花不夜天,人間仙境共相諧。
宮燈萬盞照深宮,樂舞聲聲繞畫梁。
天子垂簾觀盛景,黎民歡慶樂未央。
遠山淡影入云霄,近水樓臺映碧霄。
王維詩中尋意境,清幽淡雅自逍遙。
禪心靜謐觀世態(tài),詩意盎然賦今朝。
上元佳節(jié)祈豐歲,國泰民安福星高。
(六篇分別來自三位書友投稿,每人一千元版權費,付款截圖在書的評論區(qū)置頂)
這六篇,就是純純的應制了,完全靠堆砌辭藻,詩絕對是好詩,只不過在場之人,沒什么興趣了。
李琩都開始打哈氣了。
也是,人的腦子也需要歇一歇的,逼死李、王,他們倆今晚也未必能再作出名篇了,指望在一個固定的環(huán)境下,寫出不同風格的名作,那也太難為人了。
兩人今晚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足夠精彩,那么明顯有糊弄嫌疑的六篇應制快速完成,也給基哥留下了評判的時間。
三省六部、弘文館、集賢殿書院、史館、翰林院、國子監(jiān)、秘書省一干大臣全都參與進來。
而其他人,則是在等待著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你沒有押寶,是體會不到當下這種緊張的心情的。
正如你沒有買彩票,看球也就不會激動到哪去。
蓋擎以前也玩過這么大的,但沒有像今天這么緊張過,因為他的身心參與進來了嘛,此刻腦子里還時不時的回憶起李王的那兩篇相思。
他覺得,應該是王維贏了。
在長達半個小時的議論過后,集賢殿大學士蔣將明宣布了結果。
第一局,李白的詠花勝出,第二局,王維咸陽俠少勝出,第三局:王維的紅豆勝出,后三局為平平平。
那么王維便以兩勝三平一負,僥幸勝出。
李琩身邊的所有人,今晚可謂收獲極豐,因為大家押的都是王維。
沒辦法,王維的水平是深入人心的,李白現(xiàn)在名頭確實大,但還是蓋不過王維,他需要更慘一點,到那個時候,王維只能在他屁股后面吃灰了。
別以為屁股后頭吃灰很丟人,巔峰李白,絕大多人都看不到人家的屁股,他的屁股后面只有兩個,王維和杜甫。
“我得回去睡覺了,”李琩長長的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
張盈盈頓時一愣:“燈會還未開始,上元夜睡覺,虧你說的出來。”
李琩笑了笑,扭了扭脖子,就這么離開宴席,返家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