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986:我的普羅旺斯幸福生活 第230章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
拉辛是17世紀法國偉大劇作家。
莫里哀是17世紀法國喜劇作家、演員和戲劇活動家。
把這三位偉大的法國文化界‘泰斗’搬出來和美國放到一起談論.羅南猜這位客人一定是不滿80年代美國向歐洲的‘文化輸入’。
這種文化影響起初是從法國人最在意的飲食文化開始的。
麥當勞1971年首先進入荷蘭,1980年代加速擴張,1983年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開設旗艦店,被視為‘美國生活方式地標’。
肯德基在1965年就進入英國了,不過80年代才在德國和法國擴張起來,以‘炸雞家庭桶’沖擊歐洲家庭聚餐傳統。
這種美式快餐被晚餐習慣在餐桌上坐34個小時的普羅旺斯人視為‘文化的倒退’。
不止是法國,歐洲其他各國對快餐的抵觸情緒也始終存在。
巴蒂前幾天跟羅南喝酒聊天時說,意大利剛剛結束了一場‘慢食運動’,對抗快餐文化,強調本土飲食傳統。
當然了,這種‘文化輸入’不止在飲食一個領域發生,還涵蓋了體育、音樂和影視等方方面面。
拋開政治立場不談,它們有些的確對本土文化帶來了沖擊,但也不全部都是對撞,在某些領域又被歐洲人很快接納了。
比如從美國傳來的迪斯科音樂席卷了歐洲各國,成為了各國國民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又比如從好萊塢傳來的《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等系列電影,它們極大的豐富了歐洲人的閑暇生活。
不過由于在飲食這個最重要的領域始終存在批判與抵制,在八十年代的歐洲,總是能聽到有人激進發表‘文化入侵’言論。
不過超過80以上的年輕人對此還是很開放的。
羅南認真聽了一會,發現這位老兄看不慣的東西的確和飲食文化有關.只不過是一個羅南沒有想到的方向。
“阿普特、艾克斯、卡瓦隆和圣雷米隨處可見‘變異’南瓜,很快這種習俗就會像那只會說話的老鼠一樣被法國人家喻戶曉.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說到激動之處,這位看起來有五十歲的老先生不停用拳頭敲擊桌子。
由于制造出了不小的動靜,而且他‘高談闊論’的聲音實在太大,不免引得其他桌客人的不滿。
“連米老鼠的名字都不知道,就不要談‘文化輸出’了好嗎伙計?那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不如關心一下自己的袖子?它已經掉進湯汁里了。”隔了兩桌的一位男顧客不滿的抗議。
那位老先生似乎暫時性耳聾了,用更加亢奮的語氣和同桌人說:
“還有番茄醬!這種添加了大量添加劑的垃圾醬料漸漸代替了蘑菇醬在普羅旺斯餐桌上的地位,這是一件多么可恥的事情!!”
這人口中的番茄醬是大名鼎鼎的亨氏番茄醬。
這家1876年在美國建立的番茄醬品牌隨著80年代的美式快餐文化一起抵達了歐洲。
不過據羅南所知,這東西還沒有在普羅旺斯普及。
他把視線從那個方向挪開,暗自腹誹:
這是一位不太專業的‘專家’啊。
普羅旺斯遍地專家,知道一點點就可以像大學教授一樣大肆發表言論,尤其在酒后,這并不稀奇。
只不過那位老先生應該猜不到,幾年后他口中會說話的老鼠將在巴黎建起一座龐大的主題公園,屆時全歐洲的年輕人都將蜂擁而至。
所以文化這個東西.要多面看待,切勿過于偏激。
伊莎貝爾好奇的問:
“他說的‘變異’的南瓜是什么呢?”
另外一個服務員想了一下:
“可能是由某種由南瓜做的快餐?我也不知道”
羅南吃驚的問她們:
“你們不知道‘萬圣節’?”
伊莎貝爾&服務員們:“萬圣節是什么?”
羅南前一世對文化的研究不深,當然了這一世也不深。
他只記得萬圣節確實是外來節日,不過在上一世已經被絕大部分法國人所接受了。
十月三十日的萬圣節和十一月一日的諸圣節合并,形成了‘萬圣周末’。
但是哪個時期被接受的他記不清了。
沒有互聯網,盧爾馬蘭附近也沒有可以查閱資料的地方,羅南只能通過向旁人打探消息,判斷萬圣節在如今的普羅旺斯人眼中是個什么東西。
“南瓜燈?”來喝酒的康奈爾眼睛瞪得大大的,“那也是一種中式傳統手藝嗎?用浸泡后的南瓜做成燈的樣子?不過聽起來這沒有什么難度啊也許我也可以傳承它?”
在康奈爾這里沒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羅南又去問了有孩子的特奧。
也許安娜聽過‘不給糖就搗蛋’這個游戲?
“孩子可以免費吃糖?”特奧激動的把煙扔了,“快告訴我在哪里可以報名參加這種好事,安娜每個月要吃掉幾公斤的阿普特蜜餞,那比我一個月的煙錢貴!”
好吧,羅南很快得到一個結論。
在盧爾馬蘭附近沒有人聽過萬圣節這個節日,不過他記得那位客人說‘阿普特、艾克斯、卡瓦隆和圣雷米隨處可見‘變異’南瓜’,于是又問了餐廳里來自普羅旺斯各地的藝術家們。
“艾克斯的米拉波大道上已經可以看到萬圣節櫥窗了,那里有許多人過萬圣節。”
“有啊,圣雷米有人過萬圣節,那天我們還會組織萬圣節聚會呢,是恐怖主題的!這已經是第三年了!”
“卡瓦隆不止有人用南瓜做裝飾,還有人用甜瓜做裝飾呢.這是我們的堅持!”
和消息靈通、思想先進的藝術家們交流過后,羅南終于對萬圣節有所了解。
萬圣節在1986年已經傳回歐洲。
為什么說‘傳回’呢?
因為有真正的文化專家給羅南科普,萬圣節是公元前5世紀,由愛爾蘭的凱爾特人發明的。
19世紀愛爾蘭移民把它帶到了美國,20世紀這個節日又從美國傳回了歐洲。
回傳的媒介也很有趣——1980年法國少兒頻道開始播放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片,萬圣節的概念首次回歸歐洲。
之后又通過《.》等少兒電影,和可口可樂等快消品牌主題創意在歐洲電視臺的播出將此概念加固。
因此萬圣節只在一些電視普及率高的大城市內流行,呂貝隆等小山村并不在其中。
為了得到更多,更全的消息。
羅南又聯系了阿普特的糖果大王加布里埃爾。
萬圣節和糖果息息相關,加布里埃爾應該能給羅南提供更為直觀的幫助。
“我當然知道萬圣節了!那是我們每年中非常重要的節點,前兩年通過圍繞對萬圣節的宣傳,我們的營業額分別提升了15和20;據我所知,即使不是糖果品類,只要能和萬圣節結合上也都會有巨額的數據提升。”
羅南驚喜的問:
“也就是說,呂貝隆有許多品牌會圍繞萬圣節做宣傳?”
加布里埃爾斬釘截鐵的說:
“不,呂貝隆的居民不過這個節日,都是其他地區的。”
羅南想了一下。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對于愛湊熱鬧的普羅旺斯人來說,只要有熱鬧可湊,他們一定會來的。
先拿萬圣節試試手,如果進行的順利,未來羅南的餐廳一年都不會缺宣傳手段了。
中國的節日比美國多得多,他以后可以大膽的搞‘中式文化入侵’!
羅南看著街對面、加布里埃的糖果商店問:
“你在盧爾馬蘭的那個商店賣得怎么樣?”
十幾分鐘后,羅南掛掉餐廳里的電話,笑容滿面的返回后廚。
弗拉基妮問:
“今天的菜還是正常切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羅南拿起他的御用菜刀,舞了一個漂亮的刀花:
“今天我教你們點新東西!”
餐廳開業后,羅天海和馮珍便不再參加每周的盧爾馬蘭集市和梅納村集市了。
羅南會帶著餐廳里的其他員工去。
就像羅天海說的,餐廳沒有了羅南可能只是少了一批顧客,但少了羅天海和馮珍就徹底轉不動了。
不過這也是羅南想要看到的局面——一點點減少餐廳對他的依賴程度,這樣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別的事情。
集市是餐廳日常最重要的宣傳手段,不要小看每周的這兩個上午,可以直接轉化不少顧客,有不少人都是吃過鍋包肉和盒飯后去餐廳光顧的。
不過在10月最后一個周末的集市上,羅南又改變了‘宣傳語’。
左鄰右舍的攤主已經習慣這個生意越做越大的家伙每過一兩個月就要換一次吆喝內容了。
先是賣普羅旺斯‘特色’粉紅酒。
后來宣傳中餐廳。
現在餐廳剛剛開業沒多久,又要宣傳什么新東西了呢?
“10月30號,我們的餐廳將舉行萬圣節派對,從早到晚都會有好玩的娛樂項目,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晚上還會有主題篝火晚會,快帶著你們的孩子來參加吧!”
羅南對面那個煙癮極大的女攤主顧不上自己的攤位,過來問羅南:
“萬圣節是什么節日?”
羅南一邊炸鍋包肉,一邊耐心的解釋:
“那是一個在艾克斯、阿普特甚至巴黎都非常受年輕人歡迎的新興節日,特別好玩,你來嗎?我提前給你留位置?”
那女店主神情一喜。
艾克斯和阿普特是普羅旺斯的時尚門戶,巴黎更是國際時尚之都。
在這些城市流行的節日一定是極其洋氣的。
而且住這附近的居民都知道,羅南的餐廳里總是有穿著時尚好看的年輕男女出沒。
還有人在私下開玩笑的說:
法國時尚看巴黎、普羅旺斯時尚看艾克斯,但在呂貝隆,他們也有自己的‘時尚之都’——那便是近期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到訪的盧爾馬蘭。
而盧爾馬蘭里最時尚的地方就是羅南的中餐廳了!
“好啊,幫我留4個位置。”那女攤主痛快的答應下來。
“好嘞,一定給你留最好的位置。”羅南笑著說。
女攤主離開后,來幫忙的伊莎貝爾小聲嘟囔:
“10月30號一定又要排長隊了,你又‘忽悠’來一個人,今天答應給多少人留位置了?三十個和還是四十個?不用自然客流,我們的座位都要滿了”
“忽悠?”羅南露出了一副‘你不懂’的樣子,“下午回去我就帶人開始準備,我警告你啊,到了那天別因為玩心太大而礦工。”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